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鄉土史筆記>儂特利與士林鄉土史


儂特利與士林鄉土史

 說起儂特利應該會勾起不少人的懷舊情緒,這家日系速食店是日本樂天集團旗下的跨國連鎖速食店,它的名字「Lotteria」取自樂天的英文名「Lotte」,以及自助餐廳的英文「Cafeteria」中的「ria」合併而成。19729月,第一家儂特利店在日本東京日本橋開業,然後逐步擴張事業版圖,1979年他們在韓國首爾的樂天百貨裡開了第一家分店。由於韓國樂天集團在商場上十分強勢,儂特利因此在速食市場相當成功,發展勢頭壓倒了韓國麥當勞,到了2006年最高峰時展店數高達790家分店,達到了55%的市佔率。而台灣也在他們擴張版圖的範圍內。

 1986年二月,由震旦行引進,儂特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核准設立,資本額一億八千萬,公司登記地點就位在臺北市士林區中正路118號二樓(現在的志成公園隔壁、燦坤3C-士林旗艦店的正對面);同年六月,儂特利在同一個地點樓下的中正路116118號開了第一家分店。也就是說從創業伊始,儂特利就與士林深具淵源,儂特利的發展史也就成了士林鄉土史的一部分了。爾後儂特利逐步開拓版圖,根據經濟部資料,最高峰時全台灣一度擁有廿四家分店。這其中開在士林區的分店除去最老字號的士林店不算,還有位在中正路277279號一、二樓的士林二店(198911月設立,光華戲院附近)、以及位在文林路120號一、二樓的陽明店(19904月設立,陽明戲院對面),總共三家分店。

 1999年儂特利的經營權以一億元新台幣轉讓給與樂天集團有往來的旭順食品。說起旭順食品可能沒有什麼人聽過,但如果說起蘋果西打這款飲料,那就紅遍全台、家喻戶曉了。生產蘋果西打的大西洋飲料公司(簡稱大飲)在1976年收購國信旭順兩家公司,兩年後大飲股東把所有股權賣給了國泰信託,但1985年爆發嚴重的經濟犯罪「十信案」,國泰信託做為事主之一被政府接管,於是大飲、國信、旭順等三家公司被轉賣給鴻源投資公司,聽到這家公司的名字,有些年紀的朋友必定會想起金錢遊戲盛行的八零年代末期的「鴻源案」。違法吸金的鴻源投資在1990年宣告倒閉,孫幼英被鴻源破產管理人推舉為大飲董事代表,此即為孫某人掌控大飲公司的起點。

 孫幼英其人可能讀者不熟悉,但是如果說起台北車站二樓的金華百貨那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孫某人在商場發跡很早,金華百貨正是她與胞弟共同執掌的事業,經營型態是向鐵路局承包整座商場,再把商場分割成數個攤位租給攤商收取租金,而旭順除了經營儂特利速食店之外,經營手法也相當類似金華百貨,也是先向高速公路局承包休息站,然後再把休息站劃分成若干攤位出租。

 旭順接手儂特利之後,展店數最多不下十家分店,但與士林相關的原本三家分店一開始被撤銷到只剩下士林店,士林二店和陽明店則分別在1999年四月與2000年六月陸續收攤。最後就連發源地的士林店也在2005年五月吹起了熄燈號。
之後旭順儂特利大致上只維持個位數的分店持續經營,直到2017年五月才又在士林中正路364號(金馥記脆皮烤鴨對面)開設第二代的士林店。至此儂特利才總算又與士林地方史掛上了鈎。可惜好景不常在,2019年四月一日,大飲的委託會計師突然對2018年的財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評價,這個「無法表示意見」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先簡單說明會計師簽證的邏輯,根據財務資訊應該充分揭露原則,查帳業務應該由政府負責,可是政府養不起那麼多的公務員,因此只好發會計師執照,讓民間公司自己找會計師查核,然後看查帳查出來的結果怎麼樣再出具一份會計師簽證的意見報告。就好像大學生修學分最後考試寫報告找教授評等第ABCD同樣意思,會計師意見可分成「無保留意見」、「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和最糟糕的「無法表示意見」。大飲拿到了最低等的評價,於是在證券市場上引爆了一顆炸彈,連帶的旭順食品也受到牽連,旗下的儂特利自然更不用說,台北市勞動局證實員工已經被積欠數月薪資,所有的分店只剩下信義店還在營業,其他的分店全部歇業,包括了曾經一度露出曙光、復活有望的士林店也拉下了鐵門,何時才能再度重出江湖則無人可知。



圖為筆者在2019年12月16日所拍攝的儂特利士林店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私小說>會計與企管實務經驗分享


會計與企管實務經驗分享

以前在事務所上班時認識的客戶的業務員現在自己創業,就喊他小廖吧,小廖和我同年,事實上還大我幾個月,照理說我應該尊稱他一聲廖哥才對,可是他很堅持要大家叫他小廖,我也只好順從他的意思了。

小廖做人很不錯,挺能夠自來熟的,是那種天生要吃業務這行飯的人,以前在公司上班時是老闆倚重的愛將,現在他自己創業也是做的有聲有色,雖然不能說是大賺特賺,但生意也是穩穩當當的,算是已經站穩腳跟了。

這幾天和他聊天,聽他抱怨說請來的主辦會計小姐能力和態度都不能讓人滿意,感覺就是欠缺成長的動力和衝勁。我好奇問他既然不滿意為何不乾脆另外找人?小廖回我說換一個人要重頭教起很麻煩,他現在想要擴大業務會更忙,不能隨便找一個新人接手,而且她其實還算過得去,只是不能讓他滿意而已,更何況…..小廖遲疑了一秒繼續說:你沒見過不知道的啊,她的胸部真的很大…..

聽小廖如此坦承的告白,我覺得我作為朋友有義務要幫他,我突然靈機一動地建議他:那你再請一個比較ok的當她的助理會計不就好了?反正你業務也要擴大,請來的助理會計也是可以做其他的事。

小廖聽了以後說:是啊!你真聰明,我怎麼沒想到呢?

然後問題就圓滿解決了。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耳袋>停車場靈異怪談

停車場靈異怪談
.
和新來的管理員阿伯閒聊
這位阿伯很會喀唬濫
工作的空檔聽他五四三頗有樂趣
.
"我以前是專顧停車場的"
"我有那種體質,你知道的"
"洛x停車場,林x停車場我都顧過,這兩個地方最陰"
"只要一過晚上12點,好兄弟都會跑出來"
"我去巡邏時都會碰上,這些傢伙喜歡惡作劇"
"不是拍我肩膀,就是拉我的腳"
"每次一碰上,我都臭幹叫個幾句就沒事了"
"只有一次最恐怖,那次她直接出現給你看"
"有個女的和男朋友吵架後跑來停車場上吊自殺"
"據說她常常現場重演運勢差的人就會碰上"
"我有次也是不小心看到,她在那邊晃啊晃的"
"是沒什麼惡意啦,還對我微笑"
"我也是笑笑地趕快走開,可是快嚇死了"
"有辦法在那邊待下去的,都是八字很重的"
"我看到她時,事情其實已經過去五年了"
"但是她還是在留在原地時常重演"
"果然人是不能自殺的啊"
.
"嗯嗯,還有別的地方嗎?"我又問
.
"還有一次在景x停車場"
"停車場很乾淨,但是外邊的堤岸便道不乾淨"
"那邊發生過車禍,酒駕的樣子"
"我有次下班,清晨喔大白天的騎車經過"
"就看到兩隻盯著我看"
"幹!四目相對的嚇死我了,我趕快催油飆過去"
.
"果然還是不能酒駕的"我下了結論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考據>士林郵局的前世今生

士林郵局的前世今生

 對在地的士林人來說,士林郵局是個再也尋常不過的存在,很少有人會特別對它另眼看待。然而筆者在查找士林鄉土史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到一張1899年的郵便集配線路圖,其中在現在士林郵局的位置上即標示有郵便電信出張所的標誌,這表示早在距今至少一百廿年前的日本時代,士林地方就已經設有現代化的郵局了。這項發現讓筆者深感興趣,於是決定繼續追查下去,正所謂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士林郵局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整個臺北市的郵政體系中還相當資深。這就好像一個時常碰面的熟面孔,突然有一天被人發現其實他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和貴族血統那樣,怎麼能不令人訝異萬分呢?那麼士林郵局究竟有何來歷?這就必須從頭說起了。


 話說臺灣新式郵政始自1888年劉銘傳所創設的「臺灣郵政總局」,該局直屬台灣巡撫,地點位於現在的大稻埕貴德街。而中國本土要到1896年才開始籌辦「大清郵政官局」,臺灣作為一個海外邊陲省分,新式郵政居然可以更早起步,由此不難看出劉氏投身自強運動建設臺灣的衝勁。總局之下在臺北、臺南設有「總站」做為與大陸寄送公文郵件的交換局,另外在各交通要點又設置15處「正站」,這些「正站」大多位於各縣縣治,然後在兩處「正站」之間設有「腰站」,顧名思義這是做為接遞與堆棧信件之用。交通主幹線之外,郵遞業務較少的地區則設置「旁站」。這套體系最特別的地方是,總局以下不管是「正站」、「腰站」或是「旁站」,所有的郵件管理人員和信差,全都由當地駐軍派兵充任,也就是說它仍舊帶有相當強烈的軍郵色彩。


日本時代的臺北郵局


 整體而言,這套新式郵政體系雖然具備了現代郵政的雛形,但仍然與現代郵政體系有相當差異,它既沒有儲金匯兌與保險報值業務,也欠缺普遍的收發機構,絕大多數驛站的功能僅只於傳遞而無法收件,郵件總類也傾向單一,郵資結構無法簡化。這套體系後來隨著乙未戰爭清軍失敗而崩解消失,真正在台灣建立起現代化郵政體系,並且和現在的台灣郵政有傳承關係的,還是隨後的日本殖民政府。

 日本殖民臺灣初期因為軍事需要,在全臺各地設置野戰郵便局,除去馬公不算的話,首先設置的是基隆和台北的第一、第二野戰郵便局,之後隨著軍事行動進展,又在全台逐次設置23所野戰郵便局。簡單說就是日本軍隊打到哪裡,野戰郵便局就開設到哪裡。直到1896年4月開始實施民政才撤銷軍郵機構,改由普通郵政機構接手。首先登場的中央管理機關是總督府民政局通信部,這個機關幾經遞嬗,最後在1924年改組為交通局遞信部而固定下來。


1929年的總督府遞信部


 以臺北來說,1896年4月總督府開始實施民政,野戰郵便局隨之改成普通郵便局,臺北設有「臺北郵便局」,以下另設置「大稻埕支局」。由於臺北郵便局郵件業務往復頻繁,隔年(1897年)再增設「艋舺支局」及「士林郵便受取所」。大家耐心得看到這裡,終於看到本文的主角士林郵局的前身登場了。

 或許有人會好奇這個「士林郵便受取所」是什麼樣的機構?當時的日式郵政體系依序區分成一等局、二等局、支局、出張所、受取所。這個「士林郵便受取所」就是位階最低的郵政管理單位,它的職掌只有三件事:(1)郵便物(含小包)的受付(收但不負責投遞)、(2)郵便切手(郵票)的販售、(3)郵便為替貯金的辦理(匯兌及存款)。

 再來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臺北三市街(城內、大稻埕、艋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日本政府當然會優先選擇這三個地方設置郵局。然而在台北市區之外,士林何德何能竟然能夠拔得頭籌?關於這點筆者沒有充分確切的資料可以佐證,不過筆者自己的推測是,當時的基隆港尚未整建完成,以及基隆-臺北之間的鐵道交通又因戰爭破壞而斷絕,那麼日方的人員物資想要進入臺北的話,就必須從淡水碼頭上岸,然後循著淡水河、基隆河的水運進入臺北。考慮到這層關係,那麼在士林這個比較重要的交通節點上設置基層郵政機關就很合理了。


1937年新落成的士林郵便局

 然後隨著時代進步與地方的繁榮發展,「士林郵便受取所」在189941日改制為「士林郵便電信出張所」,多出了郵便物的集配(收寄及投遞)與電信事務(電報)。當時整個臺北除了臺北郵便局及其下的大稻埕、艋舺兩個支局以外,只有士林和總督府構內兩個出張所,所謂的「總督府構內出張所」就是現在的總統府郵局的前身。除此之外,臺北其他七個有設置郵局的地方,全部都是最低階的收取所,就連和士林同屬大屯山系的北投,這時候有的甚至只是一個「郵便函」(郵筒)而已。從這點就能看出統治當局是如何重視士林的郵政了。

 1907年「士林郵便電信出張所」再度易為「士林郵便出張所」。到了1922年臺北市實施「町名改正」,原來以街道命名的郵便局亦全面改為以町為名之郵便局,例如說「臺北新起街郵便受取所」改為「新起町郵便局」、「臺北府前街郵便受取所」改成「榮町郵便局」等等,依此類推。因此「士林郵便出張所」在次年2月25日又從出張所改為「士林郵便局」,自此沿革下來直到日本戰敗。1938年,士林郵便局開始辦理電話交換業務,士林的現代化又被提上了一個新的時代。

2019年9月夜間所攝之士林郵局

 光復後,交通部考慮到臺灣郵電體系特殊的發展脈絡,決定遷就事實,仍舊繼續實行郵電合辦。19465月,在臺北成立了「臺灣郵電管理局」,同時將殖民時期的郵便局改稱郵電局。郵電合辦政策歷時三年,到了1949年4月郵政電信終於分家,中央郵政主管單位變成「臺灣郵政管理局」,各地的郵電局改組成郵局和電信局。只不過基於特殊的歷史發展脈絡,這兩個單位採取分辦合設的方式,郵局和電信局通常就緊靠在一起,只是分開管理。

 所以說「士林郵便局」到了戰後先是在1946年改成「士林郵電局」,然後在1949年再改制成「士林郵局」。到了1960826日被降級為臺北郵局第28支局,很特殊的是,這時候的士林鎮其實隸屬於陽明山管理局,然而士林鎮的郵務卻是由臺北郵局來指揮。但就算被臺北郵局併吞,士林郵局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支局,其郵政代辦所的管理仍有其獨立的一面,亦可兼辦投遞業務。

 2003年交通部郵政總局改制成國營的「中華郵政公司」,不再是一個衙門,它的管理體系改為「總公司-各等郵局-各級支局」三級制組織。每個縣市設有一個不同等級的「責任中心局」。這其中,臺北責任中心局是唯一一個特等郵局,臺北市的全部支局都由它管轄指揮,當然也包括了本文的主角士林郵局(臺北第28支局)在內。

資料來源:續修臺北市志 交通志 郵政與電信篇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考據>德國空軍高射炮軍


 德國空軍高射砲軍


 
 德國空軍有所謂的高射砲軍(Flakkorps)的編制,這種部隊並非是靜態的地區防空部隊,而是具備移動到前線能力的戰鬥單位。高射砲軍在作戰時,歸屬負責該區域的航空艦隊所管制。根據凱薩琳元帥(Albert Kesselring)的回憶錄,第二航空艦隊參加征俄作戰時,除了第一高射砲軍之外,又隨後追加配屬了第二高射砲軍參戰。根據同書所述,一九四五年初德軍全體共有七個高射砲軍,且不隸屬於高射砲軍的高射砲單位其實也不少。

 德軍把航空艦隊負責的空域劃分成好幾個航空管制區,這些航空管制區接受航空艦隊指揮,負責該區域的防空任務與機場的管理和補給工作。次於高射砲軍的 大單位是高射砲師,通常分成兩種,一種專責都市或區域防空,歸屬航空管區司令部指揮;另一種負責野戰防空,後者才隸屬高射砲軍,同時直接接受航空艦隊指揮。



 德軍高射砲軍的編成有如金字塔結構,一層一層地疊加起來,通常軍司令部以下是二~四個高砲師,師以下是二個以上的高砲旅,旅以下是二~四個高砲團,團通常由四~六個高砲營組成,每個大隊通常有三~五個連。每個高砲連的砲數視配備的砲型而異。88mm以上的重型高砲,通常每個連配有4~8門,一九三九年開戰初期總共編成650個連,到一九四四年增加到2665個連;20mm37mm50mm的中輕型高砲,則是每個連配備12~15門,一九三九年開戰初期總共編成560個連,到一九四四年增加到1612個連。

 不過師以下的單位很多編成部隊,而且根據狀況有各式各樣的編成,不見得都在這個金字塔的框架之內。事實上,在侵俄作戰初期,東線上的高砲軍多是呈現軍部直轄高砲團或營的體系,大戰中期之後也不設置高砲軍了,直接由航空艦隊直轄幾個高砲師,而且呢因為原本的「高射砲軍支援陸軍的集團軍」體系,在高層命令協調上太過耗時費力,所以全都改變成「把幾個高射砲師各自支援附近的陸軍軍團」。由此不難看出東線戰場上,陸軍主導而空軍配合的戰略態勢。筆者猜測,爾後戈林之所以堅持要獨立編成空軍野戰師,很可能就是基於這種長期陸主空從的態勢,害怕自己的子弟兵被陸軍完全吸收,才會想藉由獨立的空軍野戰師保持最後一點顏面?
  


 除了高砲師之外,德國空軍曾經一度編成探照燈師,這是一九四○年為了夜間防空將探照燈集中運用,而組成一個所謂「Kammhuber防線」的大單位。該師師長Kammhuber上校曾任第二航空艦隊參謀長,1940年的西線戰役前夕,第七空降師作戰科長帶著黃色案計畫意外迫降比利時(Mechelen incident)遭比利時警方捕獲,Kammhuber因此被問責免職,五個月後轉任轟炸團團長,在西線戰鬥飛行時被法軍擊落成了俘虜,法軍投降後才回國復任空軍參謀部。一九四○年七月被任命為第一夜間戰鬥師長,負責將探照燈、防空砲、雷達等設施整合起來,應付即將到來的夜間轟炸。探照燈師即是這樣背景之下,短期出現的一個實驗性質的產物。
 所謂的「Kammhuber防線」是在魯爾區、萊茵河出海口、荷蘭須德海這些英軍轟炸機進入德國的入口處,先行設置高空聽音機,其後再佈署三層探照燈陣地,整個防線大小寬45公里,縱深22公里,總共布置了488座大型探照燈。然後以夜間戰鬥機隊攔截,漏網之魚再配合數千門高射砲迎擊。這套戰法被稱為「明亮的夜間戰鬥」,後來被盟軍用「WINDOW」干擾絲破解德軍雷達而失效,「Kammhuber防線」亦隨之崩壞。此時,德國空軍高射砲部隊共有接近百萬兵力,占全德國空軍的三分之二。



 接下來說一下基層單位的結構,德軍高砲營有輕高砲營、重高砲營、混成高砲營等幾種編成。擔任區域防空任務的重高砲連一開始有6門,大戰後期為增加集中攻擊的效果增加到8門。不過配屬到空軍野戰師的重高砲連卻是4門,有可能陸軍都是4門編成,編制上向陸軍看齊的緣故。至於輕高砲連大多是配備12門砲,20mm砲、37mm砲,20mm砲都是四連裝砲,37mm砲有單裝砲也有雙連裝砲,單裝砲的話,通常一個連有9門。但不管是20mm砲或37mm砲,都有自走或牽引的型式,自走型的高砲通常搭載在半履帶車,如果使用戰車底盤搭載,基於資源稀少,都盡可能編成戰車團直屬的防砲排,甚少編到連以上的單位。



 舉個例子,根據Asahi Sonorama所著Men of the Luftwaffe一書所述,一九四三年庫斯克會戰時的第六航空艦隊所轄第十二高射砲師的紀錄,該師擁有12個自走高砲營以及4個輪車牽引式高砲營,每個營各自編有3個重高砲連與2個輕高砲連。除此之外尚有7個輕防空砲營、3個列車防空砲營、2到3個探照燈營。這裡面比較特別的是那些自走88mm砲,實戰運用上很可能都被當成反戰車砲,至於列車防空砲更特殊,基本上是把高射砲擺到火車上,機動快速部屬到可能會遭受空襲的地區。

 至於『Normandy 1944: German Military Organization, Combat Power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這本把防禦諾曼地的第三高射砲軍說得更仔細些,該軍司令部轄有有四個突擊高射砲團(虛張聲勢的玩意?),與第一、第二高射砲軍同為第三航空管區所指揮,擔負尼德蘭地區到法國東北海岸線的防空任務。第三高砲軍的每個團都由3個中高砲連和2個輕高砲連組成,其中三個連裝備長砲身的FLAK41。整個組織也呈現扁平化,捨去師旅層級,直接由軍部掌握團-營-連,全部3500門各式高砲組成戰鬥序列。



 第三高射砲軍如此龐大的陣容在盟軍強大的空優面前沒有多大作用,盟軍登陸陸後即以強力轟炸將其壓制,而該軍戰果不過可憐兮兮的25架。相較於防空作戰,地面作戰的成果則好得多,大部分的高砲部隊都被當成阻擋盟軍機械化部隊前進的利器,諾曼第戰役初期德軍高砲部隊就擊毀了上百輛盟軍裝甲車輛,而自身卻無多大損失。這種情況直到八月底才隨著戰況加劇而逆轉,第一和第四突擊高砲團向後方發出了「幾乎被完全破壞」的報告,這些損失都來自於「特別激烈的地面戰鬥」及「言語無法形容的酷烈空襲」之雙重打擊,在盟軍節節逼近之下,德軍迫於缺乏轉進的能力,只好大量拋棄裝備。例如說橫渡塞納河撤退時,因為渡河手段的限制只能把士兵送過河,而至少拋棄了1000門的高射砲。這些龐大的損失都對後來的本土防衛造成影響。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賞析>雨夜花日文版賞析

雨の夜の花
.

雨の降る 夜に 咲いてる 花は
風に 吹かれて ほろほろ 落ちる
.
白い花瓣 雫に 濡れて
風の まにまに ほろほろ 落ちる
.
更けて 寂しい 小窓の 灯り
花を 泣かせる 鼓弓の 調べ
.
明日は この雨 止むやも知れぬ
散るを 急ぐな 可愛い 花よ
.

查資料才發現原來是西條八十填的詞,與台語歌詞相比較有意境,很有一股觸景生情的味道。
.
如果說台語版的雨夜花是一篇苦情的白話散文,那日文版的雨夜花就是一篇半文白的物哀小詩。整首詩的詩眼我個人以為是まにまに和ほろほろ這兩個擬態語,把整首詩的意境帶了出來,讓聽眾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受,彷彿真的看見了雨夜中被風摧折,緩緩飄落的片片花瓣。

欣賞鄧麗君女士演唱的日文版<雨夜花>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隨筆>關於蘆溝橋事變

覺得盧溝橋事變好像該說幾句,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樣吧?我簡單講講當作閒聊,說兩件老K不告訴你的歷史。
根據日方的紀錄,失蹤的士兵在一個小時候就歸隊了,所以沒有什麼"日軍藉口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導致中日雙方爆發衝突"那一回事。那又怎麼會打起來的?
那一天是這樣的:
豐台附近一個連的日本兵在演習,演到一半突然聽到中方陣地有槍聲傳出,仔細瞧還有手電筒的光照來照去像是在打信號,日軍的連長覺得事有蹊俏,立刻停止演習清點人數,結果發現少了一個二等兵。有背過值星的臉友肯定能體會日軍連長當下的心情。那當然是非常緊張,趕快四處找人,一個鐘頭後那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二等兵終於找到回家的路了。然後連長循指揮體系向上呈報。
本來事情這樣也就結束了。可是就是壞在營長向團長報告時,故意逞英雄:"啊~中國人這麼囂張,竟然敢妨礙皇軍演習,是不是該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這個團長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他當場表示欣然同意。
然後日方的要求就比入城搜查更過火了,他們要中方道歉並且撤出陣地,這種無理的要求中方當然不能同意,然後呢?然後當然就幹起來了。其實這個要求絕對比上海報紙捕風捉影的"日軍要求入城搜查失蹤的士兵,我方官兵守土有責予以拒絕,日軍喪心病狂發動侵略,瘋狂砲擊宛平縣城"更無理,而中方現場官兵的反應也更具正當性,所以我實在不明白老K的宣傳為何不予採用呢?是認為報紙寫的東西更有渲染力和戲劇性嗎? 難道"日軍藉口我軍干擾演習,悍然要求我方道歉並撤出陣地,我官兵守土有責奮起反擊"這樣照著史實來寫不對嗎? 還是說有其他考量?
然後是"日軍喪心病狂發動侵略,瘋狂砲擊宛平縣城"這件事,我後來在大橋武夫的書裡面看過當事人的回憶,其實也就是大橋本人啦,他說那時候他在華北駐屯軍的炮兵聯隊服役,擔任中隊長,也就是砲兵連長。大橋沒說他部隊的番號,我在網路上和書本上也查不到。不過當天豐台附近是有一個山砲隊,我猜應該是這個單位。大橋說他接到電話要他開砲打中國軍隊時嚇了一跳,那時候雖然中日關係搞得很緊張,但是也剛剛簽過塘沽協定,彼此是處在一種停戰的狀態。前線的官兵可不能擅作主張,說開槍就開槍。所以他很謹慎地要求一份書面命令,而當正式的電話記錄下達時,他也才照著正式的程序開火。後來也在軍法調查時靠這份電話紀錄逃過一劫。
所以說真正搞出事情來的是那個團長,誰呢?大名鼎鼎的牟田口廉也,這傢伙後來官越當越大,禍害也越重,最後在緬甸瞎指揮害死好幾萬的日本兵,而且還死不認錯。但是很神奇的,他居然在戰後沒有被究責,只不過他名聲也很臭就是了,被稱為"鬼畜牟田口",他的名字因此變成了不要臉的代名詞。
啊?那我到底要說什麼?其實閒聊而已啦~
只是電話紀錄那件事給我很大的感觸,我本人被上級陰過一次,那時候戰備構工為了趕工程進度,叫我們停止上莒光日全力趕工,結果演習圓滿結束,該記功的記功,該領獎章的領獎章,該休榮譽假的休榮譽假。結果我們幹部連長以下居然全部都要記過,為什麼?因為根本沒有文令要我們停止上莒光日啊!! 最後是營輔導長不知道去怎麼喬的,喬到變成改上莒光夜,然後全連開始趕工一次寫一整個月的莒光簿。
如果國民黨早早告訴我這些歷史,我也在接到電話時要求一份正式的文令的話,那我就能少掉很多麻煩了。

<隨筆>達貢星域會戰感想

達貢星域會戰感想 作者 田中雜草
達貢星域會戰,自由行星同盟軍全殲銀河帝國軍的一場戰役。
 雜草我從頭認真地看到尾,總感到田中把這場戰役寫得很玄,帝國軍的司令官讓權貴子弟擔任其實無所謂,廣為人知的蒙古帝國拔都西征其實也是所謂的"長子西征",有繼承大統權力的一大幫貴族子弟掛名司令官的戰爭,但實際指揮的人是大將速不臺。
 這場討伐叛逆的遠征也是如此。如果我是帝國軍方的人,我會用敷衍的態度去規劃這場戰役,只求打個小勝,讓三皇子有能夠炫耀的資歷就好了,指揮應該以保守為主。
 不過帝國軍的軍部也太混了,不管是統帥本部也好或是宇宙艦隊司令部也好,這些單位的幕僚都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計畫,讓他們未來的老闆(三皇子)去博取功績。這場遠征變得沒有具體目標,和自由行星同盟後來搞的那場帝國領侵攻作戰沒兩樣,似乎是認為只要派出大軍直入對方的領域,那接下來的事情就船到橋頭自然直了的樣子。
 當然頭腦清醒的人也是有,田中為了反襯皇帝和三皇子的自大愚蠢,特地安排了皇帝的異母兄弟史蒂芬把田中自認為應該是謹慎的用兵方法說了出來。
 「如果非得和對方開戰的話,臣希望能延到一個世紀以後再說。畢竟以目前的情勢來看,並沒有緊張到非得短兵相接不可的情況。我們可以在這段期間內一面防止敵人入侵,一面在領域內建造補給和通信的中繼站,以備未來長征之需。總之,我方不需主動出擊,只要防止邊界遭敵軍入侵即可。」
 這看起來很合理,可是從帝國軍後面的行動來看,又不合理到了一個極點。從帝都奧丁出發後25天,帝國軍就抵達了伊謝爾倫迴廊,然後又花了差不多的時間通過迴廊(田中說從帝都出發到通過迴廊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以這樣的時間來看,這樣的距離其實也沒有長到哪裡去吧?例如蒙古第一次征日時,在八月動員在十月初就到達日本展開攻擊,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
 當然我舉的例子不算好,因為蒙古軍失敗了,但是這個作戰本質上是一場威力搜索,動員的兵力也不算多。而帝國軍如果只是想敷衍一下皇帝讓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開心一下的話,那這種性質的作戰也差不多了。
 不過蒙古征日可是有設置征東行省,先在高麗整備後勤基地,用現在的軍事術語來講就是有所謂"後方調配地區"。在人類已經可以在宇宙航行的時代裡,社會管理科學不應該如此落後吧?我完全沒看到帝國軍有後方調配地區的存在,當然更沒有設置前進補給基地。如果田中是拿德川幕府當作帝國的範本,那我們應該記得幕府在征討長州時也會先在大阪設置前進基地。可是田中筆下的帝國軍我看起來總像是出發去打東夷的商紂遠征軍,只能千里迢迢的從首都出發,糧草大概也只能千里轉運。
 再來通過迴廊之後的行動更瞎了。沒有詳細的星圖,再加上戰爭之霧圍繞,所有的人根本兩眼一抹黑,艦隊行動更應該採取謹慎的策略。怎麼我看到帝國軍想是在找東西還是抓逃兵似的,把部隊不只全正面展開,還分散到一整個四面八方,田中說是把艦隊分散到A1到Z20的26X20的區域中,我不知道怎麼個分散法,是劉備連營百里的那種? 如果是威力搜索的話,除了扼控迴廊出入口的必要兵力之外,應該是前衛尖兵-本陣-後衛尖兵以及兩翼的側衛尖兵,這種標準部屬再派出偵察警戒部隊才是。這樣也能達到帝國軍參謀長想要的"如果本陣受到攻擊,分散到四周的我軍則U行反轉,從四面八方包抄正在攻擊大本營的敵軍",結果等到戰鬥時,卻變成同盟軍80%的兵力圍攻帝國軍19%的兵力,因為那些分散出去的艦隊都叫不回來,那他們到底是用什麼通訊手段在指揮的?如果是在超光速通信的範圍內,那就打破無線電靜默把人叫回來就行,如果不是那派出太空梭去傳令也肯定不可能,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實在看不懂。
 至於同盟軍這次場取的陣型叫做三面包夾,這個陣型被津津樂道然後延用到後世去,可是後來的亞斯提會戰那種三面包夾卻是戰役性的行動,類似分進合擊的迂迴戰法,田中在外傳裡描寫的達貢星域會戰卻是單純的只是往敵軍本陣撲去,嗯我想應該是很類似桶狹間會戰那種場景,這裡的三面包夾就只是單純的戰術動作,不過是把兵力展開而已,彼此都挨得很近,他們一開始在接敵運動時就沒分開阿,看來後世的同盟軍參謀照抄老文章都會抄錯,難怪輸得那麼慘。
我個人是認為田中搞不清楚迂迴和側面攻擊的分別,才會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隨筆>隨便聊聊銀英傳裏頭的艦艇種類

隨便聊聊銀英傳裏頭的艦艇種類 By 田中雜草
 先來聊空母,現實中這本來是遠程攻擊的利器,到了這部小說裡變成肉搏大殺器。原本呢,海戰中要打到近身戰,那是矛與盾發展不平衡的時代才會出現的情況,因為火砲(遠程投射武器)的破壞力不夠,不能再大老遠就把敵人轟上天,才會出現這種要靠近敵人才能解決的戰法。
 但我在銀英傳裏頭看不出有這種問題存在。因為田中把星際艦隊會戰當作陸戰來打,所以高昂的戰艦都被步兵化了,亞斯提會戰中,萊茵哈特在對第二艦隊齊射之後,要己方艦隊編成紡錐狀準備突破敵軍,這就是步兵對戰最後的標準程序。我不了解這樣的用意何在?如果用電玩模擬,大概是把人家打散了變成一群盲鴨再慢慢掃蕩吧?可是步兵可用刺刀殺敵,星際戰艦怎麼做?從動畫設定來看,火砲幾乎都是位在艦身的正前方,似乎沒有舷側火砲或旋轉砲塔的設置?因此不能依靠火力解決。
 但也不是靠跳上去打和衝過去撞這兩種,田中芳樹把跳上去打的工作派給薔葳騎士連隊,可是他沒有寫說可用艦體直接衝撞。所以說,銀英中的星艦一定在外體上有弱點,這個弱點是艦身裝甲所不能掩護的部位,用小型飛艇上的武器就能摧毀的。我猜測這個弱點就是艦身後方的噴射口。這些小飛艇很可能就是把一些特製的武器扔進這個噴射口,從而將這麼大一艘星際戰艦輕鬆地幹掉了。我猜田中芳樹在設定這種戰鬥模式時,大概腦海中浮現的是星際大戰中天行者路克摧毀死星的那次戰鬥畫面吧?
其實田中少設定了一種艦艇,那就是潛艦。在艾爾法希爾撤退時,有提到"避雷達裝置"這種科技,所以大可以設定成潛艦有很強的避雷達裝置可以讓戰艦隱形,但是很耗能量,在開啟裝置時無法分力展開攻擊,必須"浮到水面上"也就是關掉裝置才能戰鬥,這樣就很合理了。我記得羅沐倫還是克林貢的戰艦也有類似的設定。
有時間打這麼多字我老婆都說很無聊。

<隨筆>飛舞的蟑螂

下班步出捷運站,來到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準備過馬路。

突然間,有一隻蟑螂慢慢地從水溝蓋爬出來,拖著遲緩的腳步來到我的腳邊,本來我想趁勢一腳踩死牠。原本在都市裡如果看到昆蟲,我通常都會感到欣慰,這表示我們的自然環境還沒有被破壞到很嚴重的地步。但是這種最低賤的昆蟲例外,我幾乎都會抓住每個機會,只要見到牠就一定要幹掉牠,好改善這個令人失望的環境衛生。

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忽然覺得上天有好生之德,雖然是最低賤的蟲子,那也是一條生命。所以我移開腳步,目送著那隻蟑螂緩步離去,直到牠的身影消失在水溝蓋。

後來,大概紅燈讀秒剩下不到十秒時,眾人突然驚聲尖叫,原來是剛剛的小強飛了起來,像是啟動了渦輪增壓器那樣,手腳俐落用極高的速度在人群中飛舞。只見到人人高聲尖叫,拚命揮動手中一切可用的東西,想要趕走這隻瘋狂的嗑了藥的蟲子。

啊~~啊啊~~啊啊啊
幹幹幹幹幹幹~~~~

一時間,十字路口充塞著尖叫聲與國罵聲,聲聲不絕於耳,似乎就像是發生了一場陳抗暴動,連路口指揮交通的警察都忍不住要轉頭查看。

然後不知為何,我居然想到了網路上一個常見的問題:

你,一個上班族,如果肚子痛想拉屎,公司裡只有兩間廁所可以選,一間有鬼盯著你,一間有飛起來的蟑螂,那你會選哪一間?

<筆記>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的遺憾

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的遺憾

 以前讀日本史對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總感到不解,現在則變成讀中國史對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感到遺憾。

 話說周天子一直到三家分晉時還有若干身價吧?雖說小到不行也窮到不行,但仍舊還是有那麼一點神聖性,其命維新仍可利用。那麼周天子完全跌價到必須下市下櫃是什麼時候呢?以前沒去細究這問題,讀史總是支離破碎沒有融會貫通,這幾天蹲馬桶順便複習日本史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一條,才回過頭去查資料。

 這個問題,我想時間點應該就是前334年的[徐州相王]與前323年的[五國相王]兩事件。前者是下市,後者是下櫃,然後苟延殘喘到前256年被秦國消滅算是宣布破產,最後的東周國在前249年被滅則是徹底的清算註銷。

 所謂[相王]指的是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徐州相王]是魏國和齊國在徐州這裡開高峰會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五國相王]是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

 魏國是戰國初期的超強,它繼承晉國的精華區,後來先被齊國擊敗,接著又敗給秦國。不得已只好使出這種捧殺的陰招,在惠施,對,就是喜歡和莊子鬥嘴鼓的那個人,的策劃下,揪了一群國家把國王的稱號戴到齊威王的頭上。這下子等於把齊國放在火上烤了,但齊威王也不笨,禮尚往來得也認了魏國當王。而後果不其然,齊國馬上遭到公幹,自尊心受損的楚國馬上打它,趙國和燕國也趁機分一杯羹。

 解決了東邊的威脅以後,那西邊呢?秦國依舊緊迫逼人:前331年,公孫衍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前330年,魏割河西地與秦,此地原屬秦,戰國初期被魏將吳起奪取;前329年,秦佑奪取汾陰、皮氏、焦等地;前328年,張儀擔任秦國丞相,割取魏國上郡十五邑。

 面對秦的步步相逼,魏國必須尋找盟邦,於是也承認隔壁的韓稱王。然後看了自己的老對手當王了,秦當然也要稱王了,一時間各國紛紛稱王,連中山國和宋國這些二流國家也稱王,滿地都是王,這國王真他媽的掉價。周天子的身價連續跌停,根本止不住的大暴跌,最後終於在前323年的[五國相王]後,完全的被踢出國際博弈市場了。這個[五國相王]是公孫衍被張儀排擠後,跑去魏國搞的縮小版合縱,拉了近東三國韓趙魏加上湊數的中山與燕國,想說來個集體安全,那就大家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吧,目的是對抗老冤家張儀的連橫。結果張儀成功拉攏遠東大國齊國和南方大國楚國,瓦解了公孫衍的招式。

 但不管怎麼樣,周天子已經沒人鳥它了,政府窮到要把國寶的九鼎偷偷熔掉賣錢,甚至於發行公債向商人借貸還不出來,搞出一齣債台高築的鬧劇。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導致周天子身價下跌的源頭是魏國國力大減,搞得傳統的霸主路線無以為繼。而直接製造出這種局勢的人正是孫臏和商鞅,這兩位老面孔大家都很熟就不說了。只是當初他們也沒料到自己的做為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吧?這兩個人應該就是讓中國天子無法產生萬世一系效應的大蝴蝶了。

 所以說如果魏國能夠繼續維持霸權,達成某一種程度的國際勢力均衡的話,那周天子這張牌就很重要了。或許時間一久,讓他古老到變成牢不可破的神話以後,就真的也是萬世一系神聖不可侵犯了。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創作>變成貓的夏夜


變成貓的夏夜

昨晚睡前悶熱,我灌了一瓶新發售的啤酒下肚,然後慢慢睡去,直到凌晨兩點才被膀胱叫醒。紓解完自然的呼喚之後,我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貓,看著毛茸茸的雙手和身體我想著:這是夢吧?等醒來一切就恢復正常了吧?但我熱到睡不著,只能在床上翻來覆去,乾脆跑出門到街上蹓躂。

哈哈,總算是圓了一個不穿衣服在街上裸奔的夢想了。

我一邊存著奇怪的念頭,一邊隨意地到處逛逛,意外發現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夜市的角落居然還有扇窗還亮著,我靠過去好奇地瞧了瞧。

喔~是貓咪啊,過來過來

說話的是個大約三十歲上下的女性,帶著一副圓形細框眼鏡,聲音輕輕細細的,一副文靜秀氣的模樣。

…..真的可以進去嗎?很意外的,我居然還能說話
啊!貓會說話!她嚇了一跳
貓會說話很奇怪嗎?只要活超過20年的貓,就會說人話了啊我隨口胡謅
這樣啊?失禮失禮 她居然也信了
我說妳這麼晚不睡是怎麼回事?我爬進房間好奇地問
我熬夜念書啊,為了考公務員
那不失為是一個好出路呢我附和著說
那你是.....她一臉好奇地問
…..我聞到寂寞的味道不知道要說什麼又隨口亂說
我這裡沒有寂寞的味道喔,只有泡麵的味道
「真香!」
要不要來一點?
可以嗎?
可以~

她倒了一小碗乾麵拌了肉醬餵我。

說實在的,我很羨慕貓,似乎總是無憂無慮」她說
別這樣說,其實我們也要為一日三餐奔波呢我說
我活到這把年紀了,沒交過男友,也沒有好工作,也沒有擅長的技能,感覺人生很失敗呢她嘆了口氣說
那妳和我一樣呢,我們一起努力好了我安慰她
好啊哈哈
那我吃完先離開了,謝謝啦
這樣就沒了?我還以為你會施展什麼魔法幫我實現願望哩~
沒這回事!不要被奇怪的童話騙了,生存向來都是很嚴酷的不是嗎?

然後我回到家裡,忍不住酷熱重新打開冷氣才又入睡。

啊!冷氣真是偉大的發明!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創作>兄貴症


兄貴症

Anikisymptom,男性基因特別顯著症候群,俗稱兄貴症。

這種病的症狀是毛髮越來越濃密粗黑,鬍鬚胸毛腳毛等體毛生長速度驚人,身體脂肪會轉化成結實的肌肉,通常好發於年過四十歲的中年男子。依照目前的醫學研究尚無法找出病因,只推斷出有可能是生理與心理互相影響所致,但也有人從玄學角度認為是靈異妖魅作祟所造成。總之,還找不出有效的治療方法。

簡單講,患者的外貌會隨著症狀的加深,逐漸變得名副其實的模樣,所以才會被稱之為兄貴症。通常罹患此病的人大約占總人口的1%~3%左右。

不幸(?)的是,我也得了這種怪病。

早上起床按下鬧鐘準備穿衣時,發現襯衫又穿不下了,看向身旁的老婆,我不禁苦笑地說:怎麼辦?衣服又穿不下了。

..沒想到老公您也得到這種怪病了老婆嘆著氣說
往好處想吧~你不覺得我越來越MAN了嗎我比出肌肉地說
有個屁用!虛有其表而已!老婆忍不住吐槽

兄貴症雖說是男性特徵越來越顯著,可是也僅限於外表,並不代表內在功能也隨之強化,例如說力氣更大或體能更強。

.....如果也能更強更持久就好了我忍不住歎氣

由於得到兄貴症會讓外貌變得和原來完全不一樣,所以患者必須在完全發病之後,拿著公立醫院開的證明書去區公所改換身分證。除此之外,相關的其他證件也要換過。我今天就是去公所辦這件事情,老婆也陪著我去。

怎麼辦?我總覺得好像在搞外遇

拿過號碼牌等著辦證件時,老婆和其他也是兄貴症患者的太太們聊天,突然說了這句話。

你很不適應嗎?
總覺得怪怪的.....
結婚那麼久了…..沒新鮮感…..這樣也挺刺激的不是?
是啊…..我也覺得我們夫妻感覺反而越來越好了

一堆女人七嘴八舌地聊八卦…...,不過她們的聊天內容給了我一個啟示,或許這是上帝要送給我另一個人生?

後來我就和其他病友們合資開了一家連鎖健身房,然後也在網路上開了直播生意,日子突然變得多彩多姿起來,比以前當上班族有意思多了。

這真是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