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翻譯>虛幻的南洋道

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post......
沖縄県消滅!?幻の「南洋道」



虛幻的南洋道

前陣子(2008年左右)日本行政區劃上有過喧騰一時的「道州制」,也就是說將現行的都道府縣取消,改行全新的「道、州」。這其中有一點特別的地方是計畫不 將沖繩縣編入「九州道」,而是強烈主張改設置所謂的「琉球獨立州」。這種著眼於沖繩特殊歷史文化的主張其實不新鮮,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有人提過了。

那就是戰前設置所謂「南洋道」的往事。這是和日本北方的「北海道」相呼應,也在南方同樣擺上一個「南洋道」,將日清戰爭中取得的殖民地台灣把沖繩縣(包括奄 美等島)吸收合併的計畫。最初提起這項主張的是日本國會議員,並得到當時的沖繩縣知事奈良原繁的支持。不過消息傳到琉球之後,卻受到當地的強烈反彈,聲浪 之大猶如睡覺之時耳中被灌了水。

沖繩方面激烈反對「南洋道設置計畫」,最先發難的是當地「琉球新報」的社論「台灣直轄 論」。社論中說到「將做為帝國一部分、與祖國光榮歷史相依並竭盡忠誠的沖繩縣置於殖民地的組織之下,無疑是對民心最大的打擊!」、「雖然是為了皇國一體化 而努力,但也沒有理由要把沖繩跟台灣綁在一起。」等等。

這個計畫的背景是因為當時台灣的稅收除了自足之外,還可以上繳中央 政府貼補國用;至於沖繩縣則仍然不能自立必須依靠中央補助。所以日本國會議員從財政觀點提出這個主張:「反正沖繩縣是中央政府的包袱,改移台灣管轄可以減 輕內地的負擔」。從這點可以看出當時日本政府比較重視經營國土南端的台灣,至於沖繩縣則不太關心的態度。不過這個計畫後來就在各界反對聲浪中銷聲匿跡而不 了了之。

沖繩縣民強力反對「南洋道設置計畫」,純粹是從情緒性的民族性觀點,不願意自身地位落到跟殖民地一樣;同時取消 「沖繩縣」的行政區劃也會失去沖繩的主體性,這是沖繩人要極力避免的事情。而同化於日本內地除了提高沖繩的地位之外,也能兼顧保持主體性,這是當時的沖繩人所考量的地方。

追求與內地一體化反對編入「南洋道」的戰前沖繩,與反對併入「九州道」主張設置「琉球獨立州」的今日沖繩,雖然面貌不同但是就追求主體性的意圖而言,或許是有相當程度上的共通吧。

參考文獻:「沖繩百科大事典」、高良倉吉「沖繩批判序說」、「琉球新報」1908年11月~12月



1 則留言:

  1. 譯後感想:

     合併新設"南洋道" 背後的重要因素就是經濟,當時的沖繩基礎產業製糖業雖然起步比台灣早。但是到了1902年之後在規模和技術上都跟不上台灣了,沖繩縣公務體系的存在反而變成日本中央政府的包袱,這也是日本國會做此決策的根據,想要甩掉這個累贅,只是受到情緒性/民族性因素干擾才作罷。

     不過到了1908年之後沖繩經濟實際上早已被台灣合併控制,沖繩製糖株式會社底下的部分工廠都移往台灣,並且在1912年之後改名沖台製糖株式會社,到了1917年又被台灣的台南製糖株式會社合併,等到1920年糖價暴跌,沖繩製糖更沒有競爭力了。1929年時更是大量失業,失業人口都紛紛跑到台灣尋求出路,這時候臺沖兩地就更加緊密結合直到戰後被切斷關係。

     此外這些到台灣找出路的沖繩人都是擔任教員/警員居多,他們是站在統治者的優勢地位,台灣本地人士或許有錢,但社會地位並不如琉球人,於是造成另外一種雙方彼此之間一種微妙的"均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