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賞析>雨夜花日文版賞析

雨の夜の花
.

雨の降る 夜に 咲いてる 花は
風に 吹かれて ほろほろ 落ちる
.
白い花瓣 雫に 濡れて
風の まにまに ほろほろ 落ちる
.
更けて 寂しい 小窓の 灯り
花を 泣かせる 鼓弓の 調べ
.
明日は この雨 止むやも知れぬ
散るを 急ぐな 可愛い 花よ
.

查資料才發現原來是西條八十填的詞,與台語歌詞相比較有意境,很有一股觸景生情的味道。
.
如果說台語版的雨夜花是一篇苦情的白話散文,那日文版的雨夜花就是一篇半文白的物哀小詩。整首詩的詩眼我個人以為是まにまに和ほろほろ這兩個擬態語,把整首詩的意境帶了出來,讓聽眾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受,彷彿真的看見了雨夜中被風摧折,緩緩飄落的片片花瓣。

欣賞鄧麗君女士演唱的日文版<雨夜花>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隨筆>關於蘆溝橋事變

覺得盧溝橋事變好像該說幾句,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樣吧?我簡單講講當作閒聊,說兩件老K不告訴你的歷史。
根據日方的紀錄,失蹤的士兵在一個小時候就歸隊了,所以沒有什麼"日軍藉口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導致中日雙方爆發衝突"那一回事。那又怎麼會打起來的?
那一天是這樣的:
豐台附近一個連的日本兵在演習,演到一半突然聽到中方陣地有槍聲傳出,仔細瞧還有手電筒的光照來照去像是在打信號,日軍的連長覺得事有蹊俏,立刻停止演習清點人數,結果發現少了一個二等兵。有背過值星的臉友肯定能體會日軍連長當下的心情。那當然是非常緊張,趕快四處找人,一個鐘頭後那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二等兵終於找到回家的路了。然後連長循指揮體系向上呈報。
本來事情這樣也就結束了。可是就是壞在營長向團長報告時,故意逞英雄:"啊~中國人這麼囂張,竟然敢妨礙皇軍演習,是不是該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這個團長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他當場表示欣然同意。
然後日方的要求就比入城搜查更過火了,他們要中方道歉並且撤出陣地,這種無理的要求中方當然不能同意,然後呢?然後當然就幹起來了。其實這個要求絕對比上海報紙捕風捉影的"日軍要求入城搜查失蹤的士兵,我方官兵守土有責予以拒絕,日軍喪心病狂發動侵略,瘋狂砲擊宛平縣城"更無理,而中方現場官兵的反應也更具正當性,所以我實在不明白老K的宣傳為何不予採用呢?是認為報紙寫的東西更有渲染力和戲劇性嗎? 難道"日軍藉口我軍干擾演習,悍然要求我方道歉並撤出陣地,我官兵守土有責奮起反擊"這樣照著史實來寫不對嗎? 還是說有其他考量?
然後是"日軍喪心病狂發動侵略,瘋狂砲擊宛平縣城"這件事,我後來在大橋武夫的書裡面看過當事人的回憶,其實也就是大橋本人啦,他說那時候他在華北駐屯軍的炮兵聯隊服役,擔任中隊長,也就是砲兵連長。大橋沒說他部隊的番號,我在網路上和書本上也查不到。不過當天豐台附近是有一個山砲隊,我猜應該是這個單位。大橋說他接到電話要他開砲打中國軍隊時嚇了一跳,那時候雖然中日關係搞得很緊張,但是也剛剛簽過塘沽協定,彼此是處在一種停戰的狀態。前線的官兵可不能擅作主張,說開槍就開槍。所以他很謹慎地要求一份書面命令,而當正式的電話記錄下達時,他也才照著正式的程序開火。後來也在軍法調查時靠這份電話紀錄逃過一劫。
所以說真正搞出事情來的是那個團長,誰呢?大名鼎鼎的牟田口廉也,這傢伙後來官越當越大,禍害也越重,最後在緬甸瞎指揮害死好幾萬的日本兵,而且還死不認錯。但是很神奇的,他居然在戰後沒有被究責,只不過他名聲也很臭就是了,被稱為"鬼畜牟田口",他的名字因此變成了不要臉的代名詞。
啊?那我到底要說什麼?其實閒聊而已啦~
只是電話紀錄那件事給我很大的感觸,我本人被上級陰過一次,那時候戰備構工為了趕工程進度,叫我們停止上莒光日全力趕工,結果演習圓滿結束,該記功的記功,該領獎章的領獎章,該休榮譽假的休榮譽假。結果我們幹部連長以下居然全部都要記過,為什麼?因為根本沒有文令要我們停止上莒光日啊!! 最後是營輔導長不知道去怎麼喬的,喬到變成改上莒光夜,然後全連開始趕工一次寫一整個月的莒光簿。
如果國民黨早早告訴我這些歷史,我也在接到電話時要求一份正式的文令的話,那我就能少掉很多麻煩了。

<隨筆>達貢星域會戰感想

達貢星域會戰感想 作者 田中雜草
達貢星域會戰,自由行星同盟軍全殲銀河帝國軍的一場戰役。
 雜草我從頭認真地看到尾,總感到田中把這場戰役寫得很玄,帝國軍的司令官讓權貴子弟擔任其實無所謂,廣為人知的蒙古帝國拔都西征其實也是所謂的"長子西征",有繼承大統權力的一大幫貴族子弟掛名司令官的戰爭,但實際指揮的人是大將速不臺。
 這場討伐叛逆的遠征也是如此。如果我是帝國軍方的人,我會用敷衍的態度去規劃這場戰役,只求打個小勝,讓三皇子有能夠炫耀的資歷就好了,指揮應該以保守為主。
 不過帝國軍的軍部也太混了,不管是統帥本部也好或是宇宙艦隊司令部也好,這些單位的幕僚都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計畫,讓他們未來的老闆(三皇子)去博取功績。這場遠征變得沒有具體目標,和自由行星同盟後來搞的那場帝國領侵攻作戰沒兩樣,似乎是認為只要派出大軍直入對方的領域,那接下來的事情就船到橋頭自然直了的樣子。
 當然頭腦清醒的人也是有,田中為了反襯皇帝和三皇子的自大愚蠢,特地安排了皇帝的異母兄弟史蒂芬把田中自認為應該是謹慎的用兵方法說了出來。
 「如果非得和對方開戰的話,臣希望能延到一個世紀以後再說。畢竟以目前的情勢來看,並沒有緊張到非得短兵相接不可的情況。我們可以在這段期間內一面防止敵人入侵,一面在領域內建造補給和通信的中繼站,以備未來長征之需。總之,我方不需主動出擊,只要防止邊界遭敵軍入侵即可。」
 這看起來很合理,可是從帝國軍後面的行動來看,又不合理到了一個極點。從帝都奧丁出發後25天,帝國軍就抵達了伊謝爾倫迴廊,然後又花了差不多的時間通過迴廊(田中說從帝都出發到通過迴廊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以這樣的時間來看,這樣的距離其實也沒有長到哪裡去吧?例如蒙古第一次征日時,在八月動員在十月初就到達日本展開攻擊,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
 當然我舉的例子不算好,因為蒙古軍失敗了,但是這個作戰本質上是一場威力搜索,動員的兵力也不算多。而帝國軍如果只是想敷衍一下皇帝讓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開心一下的話,那這種性質的作戰也差不多了。
 不過蒙古征日可是有設置征東行省,先在高麗整備後勤基地,用現在的軍事術語來講就是有所謂"後方調配地區"。在人類已經可以在宇宙航行的時代裡,社會管理科學不應該如此落後吧?我完全沒看到帝國軍有後方調配地區的存在,當然更沒有設置前進補給基地。如果田中是拿德川幕府當作帝國的範本,那我們應該記得幕府在征討長州時也會先在大阪設置前進基地。可是田中筆下的帝國軍我看起來總像是出發去打東夷的商紂遠征軍,只能千里迢迢的從首都出發,糧草大概也只能千里轉運。
 再來通過迴廊之後的行動更瞎了。沒有詳細的星圖,再加上戰爭之霧圍繞,所有的人根本兩眼一抹黑,艦隊行動更應該採取謹慎的策略。怎麼我看到帝國軍想是在找東西還是抓逃兵似的,把部隊不只全正面展開,還分散到一整個四面八方,田中說是把艦隊分散到A1到Z20的26X20的區域中,我不知道怎麼個分散法,是劉備連營百里的那種? 如果是威力搜索的話,除了扼控迴廊出入口的必要兵力之外,應該是前衛尖兵-本陣-後衛尖兵以及兩翼的側衛尖兵,這種標準部屬再派出偵察警戒部隊才是。這樣也能達到帝國軍參謀長想要的"如果本陣受到攻擊,分散到四周的我軍則U行反轉,從四面八方包抄正在攻擊大本營的敵軍",結果等到戰鬥時,卻變成同盟軍80%的兵力圍攻帝國軍19%的兵力,因為那些分散出去的艦隊都叫不回來,那他們到底是用什麼通訊手段在指揮的?如果是在超光速通信的範圍內,那就打破無線電靜默把人叫回來就行,如果不是那派出太空梭去傳令也肯定不可能,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實在看不懂。
 至於同盟軍這次場取的陣型叫做三面包夾,這個陣型被津津樂道然後延用到後世去,可是後來的亞斯提會戰那種三面包夾卻是戰役性的行動,類似分進合擊的迂迴戰法,田中在外傳裡描寫的達貢星域會戰卻是單純的只是往敵軍本陣撲去,嗯我想應該是很類似桶狹間會戰那種場景,這裡的三面包夾就只是單純的戰術動作,不過是把兵力展開而已,彼此都挨得很近,他們一開始在接敵運動時就沒分開阿,看來後世的同盟軍參謀照抄老文章都會抄錯,難怪輸得那麼慘。
我個人是認為田中搞不清楚迂迴和側面攻擊的分別,才會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隨筆>隨便聊聊銀英傳裏頭的艦艇種類

隨便聊聊銀英傳裏頭的艦艇種類 By 田中雜草
 先來聊空母,現實中這本來是遠程攻擊的利器,到了這部小說裡變成肉搏大殺器。原本呢,海戰中要打到近身戰,那是矛與盾發展不平衡的時代才會出現的情況,因為火砲(遠程投射武器)的破壞力不夠,不能再大老遠就把敵人轟上天,才會出現這種要靠近敵人才能解決的戰法。
 但我在銀英傳裏頭看不出有這種問題存在。因為田中把星際艦隊會戰當作陸戰來打,所以高昂的戰艦都被步兵化了,亞斯提會戰中,萊茵哈特在對第二艦隊齊射之後,要己方艦隊編成紡錐狀準備突破敵軍,這就是步兵對戰最後的標準程序。我不了解這樣的用意何在?如果用電玩模擬,大概是把人家打散了變成一群盲鴨再慢慢掃蕩吧?可是步兵可用刺刀殺敵,星際戰艦怎麼做?從動畫設定來看,火砲幾乎都是位在艦身的正前方,似乎沒有舷側火砲或旋轉砲塔的設置?因此不能依靠火力解決。
 但也不是靠跳上去打和衝過去撞這兩種,田中芳樹把跳上去打的工作派給薔葳騎士連隊,可是他沒有寫說可用艦體直接衝撞。所以說,銀英中的星艦一定在外體上有弱點,這個弱點是艦身裝甲所不能掩護的部位,用小型飛艇上的武器就能摧毀的。我猜測這個弱點就是艦身後方的噴射口。這些小飛艇很可能就是把一些特製的武器扔進這個噴射口,從而將這麼大一艘星際戰艦輕鬆地幹掉了。我猜田中芳樹在設定這種戰鬥模式時,大概腦海中浮現的是星際大戰中天行者路克摧毀死星的那次戰鬥畫面吧?
其實田中少設定了一種艦艇,那就是潛艦。在艾爾法希爾撤退時,有提到"避雷達裝置"這種科技,所以大可以設定成潛艦有很強的避雷達裝置可以讓戰艦隱形,但是很耗能量,在開啟裝置時無法分力展開攻擊,必須"浮到水面上"也就是關掉裝置才能戰鬥,這樣就很合理了。我記得羅沐倫還是克林貢的戰艦也有類似的設定。
有時間打這麼多字我老婆都說很無聊。

<隨筆>飛舞的蟑螂

下班步出捷運站,來到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準備過馬路。

突然間,有一隻蟑螂慢慢地從水溝蓋爬出來,拖著遲緩的腳步來到我的腳邊,本來我想趁勢一腳踩死牠。原本在都市裡如果看到昆蟲,我通常都會感到欣慰,這表示我們的自然環境還沒有被破壞到很嚴重的地步。但是這種最低賤的昆蟲例外,我幾乎都會抓住每個機會,只要見到牠就一定要幹掉牠,好改善這個令人失望的環境衛生。

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忽然覺得上天有好生之德,雖然是最低賤的蟲子,那也是一條生命。所以我移開腳步,目送著那隻蟑螂緩步離去,直到牠的身影消失在水溝蓋。

後來,大概紅燈讀秒剩下不到十秒時,眾人突然驚聲尖叫,原來是剛剛的小強飛了起來,像是啟動了渦輪增壓器那樣,手腳俐落用極高的速度在人群中飛舞。只見到人人高聲尖叫,拚命揮動手中一切可用的東西,想要趕走這隻瘋狂的嗑了藥的蟲子。

啊~~啊啊~~啊啊啊
幹幹幹幹幹幹~~~~

一時間,十字路口充塞著尖叫聲與國罵聲,聲聲不絕於耳,似乎就像是發生了一場陳抗暴動,連路口指揮交通的警察都忍不住要轉頭查看。

然後不知為何,我居然想到了網路上一個常見的問題:

你,一個上班族,如果肚子痛想拉屎,公司裡只有兩間廁所可以選,一間有鬼盯著你,一間有飛起來的蟑螂,那你會選哪一間?

<筆記>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的遺憾

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的遺憾

 以前讀日本史對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總感到不解,現在則變成讀中國史對周天子無法保持萬世一系感到遺憾。

 話說周天子一直到三家分晉時還有若干身價吧?雖說小到不行也窮到不行,但仍舊還是有那麼一點神聖性,其命維新仍可利用。那麼周天子完全跌價到必須下市下櫃是什麼時候呢?以前沒去細究這問題,讀史總是支離破碎沒有融會貫通,這幾天蹲馬桶順便複習日本史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一條,才回過頭去查資料。

 這個問題,我想時間點應該就是前334年的[徐州相王]與前323年的[五國相王]兩事件。前者是下市,後者是下櫃,然後苟延殘喘到前256年被秦國消滅算是宣布破產,最後的東周國在前249年被滅則是徹底的清算註銷。

 所謂[相王]指的是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徐州相王]是魏國和齊國在徐州這裡開高峰會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五國相王]是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

 魏國是戰國初期的超強,它繼承晉國的精華區,後來先被齊國擊敗,接著又敗給秦國。不得已只好使出這種捧殺的陰招,在惠施,對,就是喜歡和莊子鬥嘴鼓的那個人,的策劃下,揪了一群國家把國王的稱號戴到齊威王的頭上。這下子等於把齊國放在火上烤了,但齊威王也不笨,禮尚往來得也認了魏國當王。而後果不其然,齊國馬上遭到公幹,自尊心受損的楚國馬上打它,趙國和燕國也趁機分一杯羹。

 解決了東邊的威脅以後,那西邊呢?秦國依舊緊迫逼人:前331年,公孫衍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前330年,魏割河西地與秦,此地原屬秦,戰國初期被魏將吳起奪取;前329年,秦佑奪取汾陰、皮氏、焦等地;前328年,張儀擔任秦國丞相,割取魏國上郡十五邑。

 面對秦的步步相逼,魏國必須尋找盟邦,於是也承認隔壁的韓稱王。然後看了自己的老對手當王了,秦當然也要稱王了,一時間各國紛紛稱王,連中山國和宋國這些二流國家也稱王,滿地都是王,這國王真他媽的掉價。周天子的身價連續跌停,根本止不住的大暴跌,最後終於在前323年的[五國相王]後,完全的被踢出國際博弈市場了。這個[五國相王]是公孫衍被張儀排擠後,跑去魏國搞的縮小版合縱,拉了近東三國韓趙魏加上湊數的中山與燕國,想說來個集體安全,那就大家互相承認對方是國王吧,目的是對抗老冤家張儀的連橫。結果張儀成功拉攏遠東大國齊國和南方大國楚國,瓦解了公孫衍的招式。

 但不管怎麼樣,周天子已經沒人鳥它了,政府窮到要把國寶的九鼎偷偷熔掉賣錢,甚至於發行公債向商人借貸還不出來,搞出一齣債台高築的鬧劇。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導致周天子身價下跌的源頭是魏國國力大減,搞得傳統的霸主路線無以為繼。而直接製造出這種局勢的人正是孫臏和商鞅,這兩位老面孔大家都很熟就不說了。只是當初他們也沒料到自己的做為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吧?這兩個人應該就是讓中國天子無法產生萬世一系效應的大蝴蝶了。

 所以說如果魏國能夠繼續維持霸權,達成某一種程度的國際勢力均衡的話,那周天子這張牌就很重要了。或許時間一久,讓他古老到變成牢不可破的神話以後,就真的也是萬世一系神聖不可侵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