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轉錄>投資沒捷徑 別相信老師的話

個人以為勘可為弟子訓的一篇文章

投資沒捷徑 別相信老師的話   Yahoo奇摩理財  2018年6月13日 上午11:5

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

老劉又在臉書上曬恩愛,和老婆去日本玩的照片,又吃又喝羨煞不少人,有錢有閒就能這樣玩。因為年輕時打拚退休金優渥,再加上之前做好了財務規劃,他可以花錢不手軟,盡情的享受人生。

懂不懂差很多

另一個朋友小李血拚也是很阿莎力,專挑好東西買,因為他開個小公司,可以打統編報帳,公司賺錢要繳稅,不如鑽漏洞多列一些費用。換車就用租賃的方式開賓士,吃高檔餐廳報交際費,財稅知識懂不懂差很多。

五月剛報完稅,他很得意的說年收入150萬,他可以壓縮到第二級12%的稅率(54萬~121萬),利用薪資免稅部分,扣除差旅費、伙食費、加班費等等,還有勞退自提6%也不列入薪資,這樣又幫他省了不少稅金。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家都知道要理財,但一般人都把重心放在投資,其實理債很重要,還有稅務也常被忽略。應該這麼說,只要有關係到錢的都是一門學問,要好好研究。

富人賺利息、窮人付利息

現在年輕人都很愛刷卡,先消費享受下個月再付款,沒錢就繳最低金額,不知不覺就動用循環信用,掉進18%的高利貸深淵,債務愈積愈多就變成卡奴。富人賺利息愈來愈有錢,窮人付利息愈來愈窮,理財很專業需要一點知識,可是大家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年輕人要學理財的第一堂課是債務管理,釐清良性負債與惡性負債。盡可能使用現金消費,就算刷卡絕對不要循環信用,借錢來吃喝玩樂肯定是不對的,但有些貸款是良性負債,像貸款付學費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貸款買房讓奮鬥更有目標。房貸利率很低不必急著還清,付1.7%的利率去賺4%的股息很划得來,有錢人投資都是玩銀行的錢。

沒有負債就輕鬆了,第二堂課就是學存錢。努力賺錢、聰明花錢,有計畫的消費就可以存下錢來。強迫自己每個月多少先存一筆錢,剩下的再拿去花,簡單記帳就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控制一下慾望,很多年輕人排隊買名牌運動鞋,大部分都是花父母親的錢所以不心疼,當家才知鹽米貴,有目標的存錢才會成功。

投資沒有捷徑

接著才是學投資。經常在臉書或網頁邊框看到廣告,「期貨當沖日賺一萬」、「抄盤魔術賺進百萬」,很多人都心動想去報名上課,學個一招半式就可以鹹魚翻身,結果鹹魚翻個身還是鹹魚,觀念不改命運不會變。一夜致富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高報酬一定是有高風險,成功只是少數的個案,並不是繳了學費上了課就會變成高手,要真正進入市場繳了學費才知道錢不好賺。

會做期貨的當然可以賺錢,但是沒有那麼誇張,期貨下單一口保證金要八萬多,當沖減半只要四萬多,日賺一萬獲利率是25%,有這種績效真的比股神巴菲特還厲害。老師如果免費授課就是做功德,收費就是斂財,他不用進市場光收學費就可以賺飽飽,有興趣的人還是到券商辦的免費講座比較實在。

投資首重資產配置,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短線投機可以拿點錢去試試,賠了錢就要看破,只有長期投資才能利上滾利累積財富。不要羨慕別人可以遊山玩水,努力賺錢、存錢、投資,大家都可以辦得到。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雜感>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成功學的道理在《易經》裡就能找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話即可以指導人生。如果還想更深入研究,那應該直接去學陽明心學,保證可以對成功之道收穫更多。

  所謂陽明心學不是袖手空談,更不是唯心主義,它是一門非常高深的成功學。只要真正領會了心學的精義並認真執行,那麼你肯定能夠成功,沒有成功的如果不是智商不足,那就是運氣太差。

  在王陽明死後,心學分為好幾派,各自解釋大相徑庭,但都不脫「致良知,知行合一」這幾個字。並非簡單的知識,致良知也非大眾意義上的守住良心。它分為兩個方面,即對內認識自己的性格與追求,對外認識自己所面對的人和事。

   能準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萬物,就是致良知。這個所謂準確認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和追求,以及他們所面對環境各不相同。

    有了良知,就要去做,此即為

   「行」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百折不撓那是肯定的,但有時候也會出錯,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良知

  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在失敗當中不斷做出正確調整,並保持本心永不動搖,這就是知行合一,就是王陽明的心學,也是任何成功學的核心。

  理解起來很容易,做到卻非常難,能完全做到那就是聖人。

  這玩意兒都沒法傳授經驗,因為每個人是不同的。性格暴躁和性格沉穩的人,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法不同。王陽明沒有像一般的成功學那樣,要求心學弟子一定要沉穩踏實,而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最合理的應對之策。

  有的時候,性格暴躁反而能夠成事,性格沉穩反而猶豫躊躇錯過時機。

  所以說王陽明就是一個成功學的宗師。不管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還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國,心學都屬於兩國政府的主流思想。蔣介石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王陽明成功學追隨者,他曾自謂生平最愛看的就是《傳習錄》,只不過蔣氏對於陽明學的理解或者說應用吃到了日本軍人的口水,他們對於真理的認知近似於馬丁路德對上帝的看法,認為自己可以不受客觀外在的影響,只要不違背良知就能直接面對神與真理,所以說自己的頭腦就是教會,真理就在內心不假外求。當人心例如說個人或國家慾求,和理即外在規範發生衝突的時候,只要「心即理」就解決了,然後「知行合一」,行動不再受到「理」的規範,而要聽從「心」的指引,所以結論變成靈機一閃,先幹了再說。


本文改寫自王梓鈞與盧斯達兩位先生的文章
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與 他們喜歡王陽明,一點也不奇怪

<考據>神話故事-愛國的蔣總統

 

 有一定年紀以上的版友應該還記得小學課本裏頭的蔣公神話。例如看魚兒逆流而上,於是激發起救國平天下的雄心之類的。那麼我個人感興趣的還是那篇"愛國的蔣總統",原文(大意)是這樣說的:

 蔣總統從小就很勇敢很愛國,在日本軍校求學時,有一個教衛生學的教官拿了一塊泥土,對著學生說"這塊泥土裡有四萬萬隻微生蟲,就像中國有四萬萬人一樣,寄生在這塊泥土裡",然後勇敢的蔣總統立刻走上前去把泥土分成八塊,指著其中一塊說:"日本有五千萬人,是不是也像五千萬隻微生蟲寄生在這一小塊泥土裡呢?",然後日本教官沒料到會有如此勇敢的中國學生,頓時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

 我們姑且不管這個故事的真假,先來調查一下當年蔣在日本求學時,是不是真的有上過類似的課程?根據早稻田大學吉岡英信的論文<振武学校の日本語教材>,以及黃自進的論文<蔣中正在日本學習的一段歲月>,都提到蔣介石當年入讀的軍校,其實是作為軍官候選人資格培訓的"振武學校",說得更白話一點其實是一所接近高中與大學預科的補習學校。

 振武學校創立於1903年,一開始由於學生來源複雜,因此並沒有齊一的修業時間,到後來學校教學趨於正規化,要求也就越來越嚴格,修業時間不斷拉長,到蔣中正入學的這一屆,已經延長到三年,總教學時數為4365個小時。這其中軍事科目有880個小時,占了總時數的20%,其餘的3458個小時為普通學科目,日本語教學時數最多,共有1934小時。從這點來看,與其說振武學校是一所軍校,不如說它是一所重視軍事教育的普通學校,而且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基礎學識培養。它的學生在畢業後可進入士官學校就讀一年半,然後再通過半年的實習而成為少尉軍官。

 如果我們以現在日語教學時數N1的標準來看,初學者從入門到一級總共需要上1950個小時的日語課程,這個數字和振武學校安排的1934小時相去不遠,當然不建得每個學生都能百分之百吸收課程內容,但是如果以吸收了六成到八成來計算,那我們約略可以推斷蔣介石本人的日語程度可能落在N2至N1之間左右。事實上本人即曾經在蔣氏的夏宮"陽明書屋"看過蔣留學時的數學筆記,內容是簡單的三角函數與圓錐曲線方程式,大概是現在中學三年級到高中一年級的程度,但筆記卻是以日文所寫成。所以說如果真的有上述那個故事的話,以蔣的日語程度來說,他要反駁日本教官應該是不成問題。

 再來,振武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真的有衛生學這門課?依照前述兩位先生的論文來看,有一門生理衛生被包含在博物教程之中,時數不多,和其他的動植物礦物學加起來也只有104個小時。不過有趣的地方是這套教程的啟用時間是1909年,正好與蔣介石這一屆在日求學的時間(1908-1910)相吻合。因此這個故事可能真的有所本,考慮到振武學校是一所日本陸軍想要加強與中國關係的非正規補習班,學校方面可能對中國學生比較寬容,學生基於一時義憤駁斥教官也不一定會受處罰,那或許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以蔣服膺於知行合一的陽明哲學,以及以他年輕氣盛的中二性格,筆者相信他真的可能不假思索就先幹了再說。那這就是這篇神話故事的基礎來源了。

 不過,也有版友說得好,如果蔣說的是:我昨晚用過的那團衛生紙裡面有五千萬隻微生蟲,是不是也像日本有五千萬人一樣? 這樣說搞不好更合他的性格與史實。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考據>士林慈諴宮與民族戲院

 蒐集資料過程中的一個猜想:士林新街的中心慈諴宮,在清朝時是文化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它周遭的巷弄被設計成ㄇ字型,為的是有狀況發生時,便於在廟埕快速集合壯丁。所以說壯丁團(團練)平時應該是駐紮在慈諴宮的後方,而且根據地方耆老的證言,慈諴宮在清朝時具備監獄的功能,我猜想那應該是類似現在警局拘留所之類的機構,那麼這項證言也就符合前面說的有壯丁駐紮的說法。而戰後國軍也曾經一度進駐,直到民國58年才撤離,是什麼軍種部隊還待考證,不過如果以陽管局的特殊性來說,很可能是維持治安保護老蔣的憲兵,因為據說老蔣怕底下的人蒙蔽他,所以他會自己溜出來逛士林市場,看看物價和民情是不是很穩定,那這支部隊可能就是負責戒護的單位。

 那麼軍隊駐紮的地方在哪呢?我個人推測以慈諴宮的後進可能性最高。這個地方屬於廟產,左邊的是1969年的地圖,紅框的部分即為該廟後進,右邊的是1980年的地圖,紅框的部分已經變成民族戲院了。大概是軍隊退出後,因為社會經濟的變遷而隨之變更。現在的話已經改建成大樓了。

<考據>鄉土史筆記-士林女學校


 先前一直弄不清楚中山女中的濫觴-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通稱士林女學校的確切位置,遍搜網路只有找到一位關切文林苑的女覺青在部落格上說是在現在的福德路與文林交界處,可是這個位置距離舊士林車站又太過接近了。雖然說當初士林車站選址時曾經考慮到為了方便女學生通勤,所以刻意選在學校地附近,可是以車站和校地的距離大小來看,如果真的是在這個位置,那女學生上課時必定為火車震動所苦。



 那麼這個女學校校舍到底在哪裡呢?另一個網頁提供了答案,說是在公學校的東南方,火車站的西南方,士林新街的東北角。可是這樣的說法又太籠統了,和前述講法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不過作者提供了一道線索,他說根據中山女中的出版品《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與<台灣水道圖譜>兩者所附地圖互相比對,而得到前述的結論。



 這兩樣東西我只找到後者,看內文推敲,我個人以為應該是在現在的大東路132號左右的地方,日本人在1897年以每年約一千圓的代價,向陳紅九女士承租她的大厝作為校舍使用。我們可以從這張地圖發現,士林新街最晚建造完成的小北街,完成的時間剛好也是1897年,那一年士林警察署也成立了,而且還早於庄役所(1920年),從警察機關比文官事務所還早運作這點來看,不難看出殖民統治早期十分仰賴警察武力作為基礎的特性,那日本警察權力之大也就不難理解與想像了。而後1899年士林電信郵便出張所完成,1901年士林停車場(火車站)完工,小北街作為士林行政街的屬性也就越發濃厚了。


後記

前些日子去國家圖書館找出《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並且將地圖翻拍下來

 根據<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滿三十年紀念>這本書的說法,北三女的濫觴士林女學校公學校的東南方,火車站的西南方,士林新街的東北角。我拿士林水道圖加以比對,只能大致推測是在大東路192巷周邊地帶,確切的位置還是很難判定。畢竟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這棟舊校舍早在1928年時就已經頹圮,不復舊貌了,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除文史工作者之外,當地已無耆老能夠提供證言,我曾多方打聽亦無下落。

 書中提到舊校舍在學校遷往艋舺後,移交給士林警察分室當作宿舍和倉庫使用,直到租約期滿即不再續約,然後就如前文所說的被時代變遷所淘洗而消失在歷史長河。至於為何會把全台灣第一所小學設置在士林?這本書也約略提到理由,當時日本人原本計畫在設置在大稻埕,但是因為戰亂的影響,大稻埕的仕紳都四散去避難,日本人找不到可以合作的人,於是就改設置在士林。



該書附圖





<讀書>關於雙身這本小說


 第一次讀到這本小說是退伍後大約半年,某次上完經濟學下課返家的途中,在重慶南路的書店偶然翻到,粗略看過之後深感一陣驚艷。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不在於內容,畢竟在變身小說已經氾濫的21世紀前幾年,這種男變女的題材已經被玩爛了,結局也從單純的嫁人一路衍生到百合和三人行。

 那麼這本書讓我感到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在於它的寫作方式,他用的是"你"作為主人翁的敘述主詞,也就是說這是一本所謂的第二人稱小說。以前我曾經在聯合報的副刊看過一篇討論小說體裁的文章,那篇文章的作者認為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第二人稱小說,所以現在一本至少一半以上使用"你"作為視角展開的小說突然出現時,我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以前我總是認為除了第三人稱之外,就只剩下使用"我"作為敘述主詞的第一人稱小說了,例如說我學生時代工廠實習時,下班之後最愛的倪匡衛斯理系列,那即是標準的第一人稱小說,這種寫法帶入感很強。

 第二人稱小說呢?我曾經試著把"你"帶換成"我"試著讀看看,有些章節似乎也行得通,但有些章節就會變得感覺全失,無法通暢展開。所以說要使用這種技法需要頗為高竿的文字駕馭能力,也因此成功的第二人稱小說很少見。

 那這本書有什麼缺點?我想大概是多人視角和多種時空的轉換讓人有些頭暈吧?但這也是它的優點,作者以這樣的方式讓作品更耐讀,讀者可以更花心思去品味。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小說>丟掉

「對不起,咪咪…我非得丟掉不可」
看起來像是國中生的年輕人抱著一個裝有小貓的紙箱,苦著臉喃喃自語地說著。
紙箱裡的貓很小看起來不足一個月大的樣子。
「喂!少年仔養貓就是要愛牠不能隨便棄養啦」我正色地說。
「誰說我要棄養了?我只是要丟掉沾到大便的箱子而已」
「喔?是這樣啊?抱歉我誤會了」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小說>祖靈


祖靈

「妳沒有別的事嗎?」我不經意地問一句
「沒有啊!」女孩應了一句
「打工?」我又問了
「嗯……我在系辦公室工讀」女孩說「暑假時一星期去二天就好了」
「真好命啊~~」

我是私家偵探,三十二歲,獨身,一個人開設事務所。偵探這一行的工作挺不固定的,以我來說,通常一個月接的案子大概是三~四件,如果可以談成二件就差不多收入不錯了。我在這一行算是高手了,可以說小有名氣,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樣化了,尋人、跟監、偷拍、外遇、分手、調查甚至找寵物等。或許有人認為偵探的生活多采多姿,但也有不少朋友勸我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

眼前的女孩,先崎千佳,十九歲,女大學生,我以前在自衛隊上司的女兒。因為某些事件的緣故,和我遇上了。來我辦公室的原因說來有趣,聽說是為了要寫一篇犯罪心理分析的論文,要不是老上司打電話拜託,我才不願意讓一個外人闖入我的生活。

「哎!你很沈悶耶!」女孩說
「謝謝你的誇獎」我答道「事實上,大家都這麼說」

我拿開報紙瞥了她一眼,以我幹多年偵探經驗,用絕對專業的目測能力,迅速分析了一下眼前的目標物。嗯…..小小的個子,纖細的身形,應該不到160公分,不長不短的髮型略微及肩,俐落地向右旁分,白晰的膚色,看起來似乎不擅長運動,順著頸部而下是一片高高低低的起伏,夏季單薄的淺色襯衫底下,微微映出了一些線條…….

鈴~~鈴~~!

電話突然響起,我趕緊接聽。

「村井偵探事務所您好!」
「偵探事務所嗎?」年輕女子的聲音「有些事情….地址是….請過來好嗎?」
「好好,沒問題」我說「立刻就到」

掛了電話,我拿起西裝外套就要出門。

「有案子了?」女孩說「我也去!」
「記住!」我吩咐道「沒我的指示,不准妨礙我的工作」
「聽到了!聽到了!」女孩頭也不回地比我還快一步出門

委託人住的地方很近,搭電車十分鐘就到,御茶之水附近的本鄉三丁目巷子裡,我和千佳一同向前叩門。如意料的,應門請我們入內的年輕女子就是打電話的委託人,從憂心忡忡的表情,我判斷不外乎是尋人吧?

「這位是…..」她看了看千佳
「因為某種緣故,我請了助理」我解釋「不過請放心,收費還是一樣的」

年輕女子點點頭,開始說明。

「事情是這樣的….不如用看的比較快

女子帶我們到裡面的房間,裡頭躺了一位同樣年輕的女子,大約二十出頭吧?看她睡著冰枕,額頭敷著毛巾的樣子似乎是正發著高燒,同時口中還不斷喃喃自語,說著一些我們聽不懂話。

「這…..」我疑惑了「妳應該找醫生吧?」
「不!你聽我說….」女子解釋

原來,松井文子,二十一歲,委託人松井典子的姊姊,女子大學的學生,興趣是上網學習北京話,自從上個星期到台灣找練習北京話的網友遊玩回來之後,就一直發燒到現在,附近所有的醫生都找不出原因。

「台灣?難道是SARS?」我吃了一驚,但隨即又否定「一年多前就解除了吧?」
「我們原本也是這麼認為,但是檢查的結果又不是」
「這可傷腦筋了,我可不是醫生,我能給什麼幫助?」
「我聽說你這家事務所比較特別,所以….

……聽到松井這麼說,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能呆呆地望著病人。

「天清淨,地清淨,內外清淨,六根清淨」

嗯?我楞了一下,只看到千佳走到病床旁,唸唸有詞地把手放在病人的額頭上,不一會兒功夫,松井典子就停止了呻吟,情緒似乎穩定了許多。

「有雜靈….」千佳說
「什麼?」
「我是說….有雜靈….
「嗯嗯….

難道除了能解貓語之外,這女孩還會些什麼嗎?

「我的靈力暫時只能穩住病情」千佳說「必須把癥結找出來才行」
「哦?」

女孩看了我一眼,拍了我肩膀一下。

「走!到台灣去一趟吧!」

看她的樣子好像我是助理,而他才是老闆似的。我有些不太情願。

台灣?好久遠的名詞,以前在陸幕二部時因為工作的關係,去過台北一次,除了剛剛完工嶄新的地鐵之外,只剩下對美味小吃有印象。

匆匆忙忙地拿了護照,我和千佳二個人搭了國泰航空的班機,不到三個小時就到了台北機場。看起來和我以前的印象感覺上差不多。

「你說我們看起像什麼?」
「像什麼?」我問
「像中年歐吉桑誘拐蹺家少女!」千佳笑得很開心「呵呵!」
「我們可不是來玩的!」
「幹嘛那麼悶!」

根據松井典子給的資料,松井文子是去找住在淡水的一位王姓女孩人家。我們照著地址找上了門。出乎意料的,是一家漢醫藥堂。

「不好意思….請問是王先生嗎?」千佳操著流利的北京話

對於這位奇特的女孩,我已經不再覺得驚訝了,就算她把UFO呼叫出來,我都當作是到便利商店買飲料一樣稀鬆平常。

(以下的話都是千佳後來翻譯的)

「你們來了嗎?」一位中年男子說道
「嗯….和松井小姐有關的」
「我知道….」男子說道「小女已經和我說過了」
「您知道了哪些?」
「因為電子郵件一直沒有回信….」男子說「所以我想大概又是老問題吧?」
「老問題?」
「是的」
「能說的更詳細些嗎?」
「是這樣的…..

原來,上星期松井文子來台灣時,王小姐除了帶她四處逛逛,品嚐小吃欣賞美景之外,順道參觀了附近很有名的一座廟,根據千佳的說法,那是供奉十多位意外身亡的人。

「他們沒有惡意….」男子解釋「只是因為難得有遠地的朋友來….
「嗯…..
「一時高興就摸了摸松井小姐的頭,就像關愛小朋友那樣….
「那麼……

男子取出了一包東西交給千佳。

「這是漢醫的藥材,按時煎煮服用即可」男子說
「那麼,謝謝您了!」千佳拉著我鞠躬

回到東京把藥材交給委託人,按照王先生說的方式,吩咐了作法。不到三天就傳來了好消息。

「不用客氣,把費用匯來就好」我掛了電話

回頭看,女孩正得意地看著我。

「我很管用吧?」
「運氣好而已….」我大聲說「妳還是快回學校去吧!」

我拿起報紙掩蓋表情和心情,有的時候,故意忍耐也是一種逞強的表現。

<隨筆>四月一日發言

早上出門前看到家裡的貓正好在陽台要抓鴿子,但失手沒捉著,看牠搖頭擺尾的模樣,我不覺莞爾得笑出聲來。結果只見牠轉頭青了我一眼,說:「幹!笑啥洨啦!」。我這才知道,原來貓只要活超過十年就會說話的傳說原來是真的。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分析>淺談美國發動貨幣戰爭的陰謀模式


中國大陸版友淺談美國發動貨幣戰爭的陰謀模式


談一下目前的經濟態勢
不知道美國以前是怎麽回收美圓的嗎?
如果知道,那麽就瞭解美國一定會把戰爭繼續下去,美國不會離開伊拉克.

由於美國寅吃卯糧消費亂寫借據的痞性,現在美圓泛濫在外,搞得全世界物價暴漲.各國手中的美圓,美國不想兌現,所以美國第一步做的是貶值,第二步做的是把美圓拿回來,第三步做的是拿回來後,把美圓升值,然後美國又進入下一個景氣迴圈.

現在第一步美圓貶值已經在做,但靠這個賴帳,還是小看了美國的能力。

貶值是爲了發動金融風暴做準備,這個可以參見日本80年代升值後的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風暴,比如泰珠以前2元換一美圓(打個比方),現在美圓貶值一個泰珠可以換一美圓,而以前美國熱錢早就在泰國埋伏好了1000億泰珠,當時是用500億美圓換的,現在美圓貶值,1000億泰珠可以換1000億美圓,那麽這些熱錢一定會去兌換,泰國剛好辛苦賺了1000億美圓外匯儲備結果全給熱錢給兌走了,結果美國用500億美圓代價,把別人手裏的1000億美圓全拿回來了只要敲敲鍵盤,佔用了別人500億美圓的辛苦勞動。

美圓貶值之後,一定是對其他國家進行金融襲擊,這個在一兩年內就可以看得到,現在美國還在濫發美圓,同時竭力讓其他國家留住美圓,不要花出去,反過來衝擊美國;所以美國一定會讓石油大漲(石油以美圓結帳),原材料大漲,這樣才能迫使其他國家保留美圓,所以中東一定要不得安寧,在美國默許之下土耳其也會越境攻打庫德族,所以美國肯定不會離開伊拉克,要繼續在中東製造緊張局勢。

等到美國要回收美圓的時候,如果不是通過製造金融危機,例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直接入室搶劫,不然就是製造戰爭,迫使該地區美圓回流美國.參見1998年開始的科索沃戰爭,然後美圓重新升值,進入下一個濫寫借據消費全世界的周期.

所以,戰爭對於美國來說,每10年一定要進行一次,不是美國人民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美國金融形勢需不需要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大陸,由於美國即將進行入室搶劫的階段,所以這個階段一定不能升值、不能開放金融市場,嚴格控制外幣流入流出,同時把手裏的美圓,其實也是綠紙借條,去換其他國家的實物(如各項大宗物資),轉移美圓危機,最近中國工商銀行收購南非第一大銀行,印尼第5大銀行,中信證券參股華爾街四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斯登(9.9%股份),民生銀行參股美國聯合銀行,都是這樣一些道理.

但是中國也不能把手裏的美圓都花光,除了應急外,要知道美圓始終會升值回來,而且其他國家被洗劫得哀鴻遍野的時候,手裏的美圓正好可以大肆收購其他國家的資産,中國大陸做不了掠食者,但是跟在掠食者後面分享還是不成問題的。

關鍵就是要能穩住陣腳,不要讓美國有機可趁,現在世界金融和經濟局勢即將動蕩,如果能不爲人所趁而能趁人之危,那麽幾年後,總體實力的增長會有一個躍升.

就我個人的觀察現在比較危險的國家有以下:印度、東南亞各國、,韓國、臺灣、南美各國,後面才排得到中國.中國不願意升值,不開放門戶老美也沒法打劫,雖然一直壓迫中國升值,但中國不是廣場協定的日本,缺失了國家自主性,比較危險的地區還是中東,那裏一定會把戰爭保持下去,甚至擴大,如果那裏大打出手,比如打了伊朗,全世界的錢又會跑回美國.

大幕即將揭開,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不過是序曲.

<考據>麥克阿瑟的太陽眼鏡之研究


麥克阿瑟的太陽眼鏡之研究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嘹亮,全身就光明。」──馬太福音6.22

 自從培里提督(Matthew Calbraith Perry)叩關之後又經過一個世紀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卅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從天而降來到日本。飛機的梯子降下來,門一打開麥克阿瑟將軍就出現了。麥帥當年雖已年滿六十六歲,但外貌上看起來還很年輕;身穿卡其軍服,眼卡深黑墨鏡,嘴叼玉米煙斗,神氣活現傲氣十足。他,就是把太
眼鏡傳入日本的偉人。

 有人說:「麥克阿瑟如果去好萊塢發展也會是個大明星」;他的昔日部屬也曾經說過:「在麥克阿瑟身邊的日子讓我瞭解到表演的重要性」。的確,麥帥上下一身行頭從帽子到煙斗,看起來就是與眾不同。「麥帥」二個字也不是叫假的,他是貨真價實的陸軍元帥,只不過不是美國陸軍元帥而是菲律賓陸軍元帥,麥帥頭上的那頂軍帽就是菲律賓陸軍元帥的帽子,這帽子只有他在戴,變成個人的註冊商標。嘴上叼的則是美國密蘇里州的玉米心硬梗所製成的煙斗,是最便宜的煙斗。但麥克阿瑟將軍因行軍方便常抽此種煙斗而成為他的標誌之一,在煙斗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最讓世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所戴的那副雷朋太陽眼鏡(Ray-Ban Aviator)。

這副太陽眼鏡幾乎已成某種象徵,筆者服役時的陸戰隊營長,每逢視察外哨戰備也總是配副太陽眼鏡,幾乎學足了麥帥派頭,似乎不這麼做,就不合美式軍事作風。雖然事隔十年之久,但營長的舉止風範,迄今還深留筆者心中。這就是筆者考據這副眼鏡的動機。

西元1830年約翰柏許(John Bausch)在德國出生。他從幼年時期就一直在幫忙大他十幾歲的哥哥,從事眼鏡方面的製造工作。到了十九歲那年懷抱著成為眼鏡商人的夢想,橫渡大洋來到美國這個自由的新天地。但是當時的美國並沒有專門的眼鏡工匠這門行業,不得已之下為了謀生只好轉職當木匠從事木工工作。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放棄眼鏡這條路,利用當木匠賺來的錢從歐洲購買眼鏡開始買賣眼鏡的事業。但是約翰柏許的眼鏡事業經營得很差,幾乎到了要破產的地步,這就在時候他碰上了一位1828年出生的亨利倫柏(Henry Lomb)。身為家具商人的亨利倫柏是位事業成功的德國移民,他和約翰柏許一見如故意氣相投,也就誓言合作發展眼鏡事業。亨利倫柏以僅有的六十美元投資柏許的眼鏡事業,以此做本錢在1853年開了一家眼鏡行,於是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Bausch Lomb(博士倫)」公司誕生了。博士倫公司剛開始時的經營不是很順利,那時候他們想到用路旁撿到的硬質橡膠斷片製造鏡框。當時的鏡框通常是用動物骨骼或是象牙牛角之類的材質製造,即所謂的賽璐璐鏡框。賽璐璐鏡框的缺點就是容易折斷而且價格高昂,博士倫研發的這種新式鏡框比起過去的角質鏡框既輕巧又堅固,品質上擁有高度競爭力。因為把這種新式鏡框推廣出去,終於幫公司打下了深厚基礎。

1874年他們又開始製造顯微鏡,也幫德國的蔡斯公司(Carl Zeiss)製造照相機鏡片而獲得很高的評價,這讓博士倫成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光學儀器製造商。不久又接受美國軍方委託開發探照燈,藉由這件差事逐漸增加美國官方的工作,慢慢地加強彼此合作關係。一直發展到現在變成世界知名的光學大廠。

雷朋太陽鏡的誕生源於美國一位陸軍飛行中尉的苦惱。這位陸軍飛行中尉就是在1923年因駕駛小型飛機橫越大西洋而大名鼎鼎的林白(John MacCready),具有相當豐富的飛行經驗。他在飛行途中深刻感到強烈日光帶來的困擾,回到基地後,甚至有噁心、嘔吐、頭痛目眩的不良反應,因此聯想到,飛行員確實需要一副能吸收許多光線的太陽鏡。
 
但是當時市面上販售的有色眼鏡並無充足的光學功能,鏡片打磨加工的技術也差,鏡片中也有氣泡存在,戴上去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有害視力。林白於是委託博士倫公司開發一種飛行員專用的太陽眼鏡,於是,博士倫公司便開始按照林白提出的要求研製太陽眼鏡。符合要求的這種眼鏡研發極為困難,為了達到隔絕百分之九十九的紫外線,百分之九十六的紅外線,耗費了足足六年的時光。

1929年終於研製成功,這種裝配淚滴形綠色鏡片的太陽眼鏡原型設計發表,在第二年正式出售。它不但符合要求,而且也讓美國陸軍航空隊制式採用。這種太陽眼鏡確實讓美軍執行任務時,帶來不少方便,可以說是戰爭的功臣之一。最初,這種新發明的眼鏡用於飛行員的護目鏡;後來發現它真的能吸收最多的日光,發散最少的熱能,視覺方面也能保持良好的清晰能力,試用結果令人非常滿意,並在1937年將這種太陽眼鏡正式命名為「Ray-Ban」正式推上市場,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雷朋」眼鏡。二次大戰中「Ray-Ban」太陽眼鏡因軍事需要應運而生,而經典的「Ray-Ban Aviator」款也因為麥克阿瑟將軍的佩戴,開始廣為人知。當然,透過許多電影明星在片中的佩戴,如《第凡內早餐》中的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福祿雙霸天》的丹艾克洛德 (Dan Aykroyd) 以及《捍衛戰士》中的湯姆克魯斯(Tom Chuise) 、《西部警察》的渡哲也等,更讓「Ray-Ban」成為時尚的代名詞。於是雷朋太陽眼鏡的名聲就宣揚了出去。

雖然麥克阿瑟將軍的帽子、煙斗、眼鏡都不過是公發或廉價的物品,稱不上是精品或具備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但在一位擁有藝術眼光和表演天才的人身上卻是搭配的天衣無縫,吾輩凡夫俗子只能讚嘆麥帥不只是個軍人,更是一位匠心獨運的雅士。而麥帥比他的前輩培里提督對日本更具影響力,他君臨日本的時期所做的種種改革,可以說是現代日本的締造者。無怪乎1970年代的日本人做了首歌來紀念他:「騎著單車、戴著太陽眼鏡、吹口哨、迎著風,心情爽快地滑下高坡…..」。

參考資料
──,Ray-Ban AviatorWikipedia
AlexAviators R Us. We wish…Sebdoptics
--,マッカーサー元帥が横田基地にコーンパイプをくわえて降り,朝日新聞社,1945
王志宏,永遠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咖啡田出版社,2005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麦克阿瑟:一个我行我素的老兵,全国领导干部学习手册编辑部,2004
煙斗陳,煙斗的藝術欣賞與收藏
余秀,麦克阿瑟:玉米芯煙斗的代表,紳士習慣(菸品)
桃太郎,マッカーサーのサングラス,桃太郎のビジネスコラム
明道,雷朋眼鏡的起源,敗家網,2006
原田芳雄,「原田芳雄"YELLOW"」,株式会社EMIミュージック・ジャパン,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