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雜感>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成功學的道理在《易經》裡就能找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話即可以指導人生。如果還想更深入研究,那應該直接去學陽明心學,保證可以對成功之道收穫更多。

  所謂陽明心學不是袖手空談,更不是唯心主義,它是一門非常高深的成功學。只要真正領會了心學的精義並認真執行,那麼你肯定能夠成功,沒有成功的如果不是智商不足,那就是運氣太差。

  在王陽明死後,心學分為好幾派,各自解釋大相徑庭,但都不脫「致良知,知行合一」這幾個字。並非簡單的知識,致良知也非大眾意義上的守住良心。它分為兩個方面,即對內認識自己的性格與追求,對外認識自己所面對的人和事。

   能準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萬物,就是致良知。這個所謂準確認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和追求,以及他們所面對環境各不相同。

    有了良知,就要去做,此即為

   「行」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百折不撓那是肯定的,但有時候也會出錯,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良知

  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在失敗當中不斷做出正確調整,並保持本心永不動搖,這就是知行合一,就是王陽明的心學,也是任何成功學的核心。

  理解起來很容易,做到卻非常難,能完全做到那就是聖人。

  這玩意兒都沒法傳授經驗,因為每個人是不同的。性格暴躁和性格沉穩的人,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法不同。王陽明沒有像一般的成功學那樣,要求心學弟子一定要沉穩踏實,而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最合理的應對之策。

  有的時候,性格暴躁反而能夠成事,性格沉穩反而猶豫躊躇錯過時機。

  所以說王陽明就是一個成功學的宗師。不管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還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國,心學都屬於兩國政府的主流思想。蔣介石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王陽明成功學追隨者,他曾自謂生平最愛看的就是《傳習錄》,只不過蔣氏對於陽明學的理解或者說應用吃到了日本軍人的口水,他們對於真理的認知近似於馬丁路德對上帝的看法,認為自己可以不受客觀外在的影響,只要不違背良知就能直接面對神與真理,所以說自己的頭腦就是教會,真理就在內心不假外求。當人心例如說個人或國家慾求,和理即外在規範發生衝突的時候,只要「心即理」就解決了,然後「知行合一」,行動不再受到「理」的規範,而要聽從「心」的指引,所以結論變成靈機一閃,先幹了再說。


本文改寫自王梓鈞與盧斯達兩位先生的文章
成功學宗師王陽明 與 他們喜歡王陽明,一點也不奇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