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讀書>最後的帝國軍人 蔣介石與白團







 朋友齋藤翔之介推薦的好書。上網一查,發現只有台北縣的圖書館有買進,只不過幾乎都已經借出,十七日下班經過新莊捷運站時順道上了五樓的圖書館把它借回家,第二天趁著假日值班閒著無事一口氣看完。隨意翻開一頁,只看了幾句就從流暢的文筆感受到獨特的文字魅力,幾乎欲罷不能。太好了,沒白跑一趟。

 臺灣中文界有關白團的書除了這本之外有兩本,分別是<覆面部隊: 日本白團在臺祕史/ 林照真著>,以及<蔣介石的影子兵團: 白團物語/ 楊碧川著>,寫作立場正好是一右一左。不過不管是左還是右,筆下的日本軍人都十分臉譜化,野島這本顯得人性化多了。感覺他的寫作方式和司馬遼太郎很像,用 所謂的"鳥瞰法"去刻劃這個故事這個人群,大概是因為牽扯到外國的關係吧?雖然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幫日本軍人,但為了讓年輕一輩的日本人也能進入狀況,所以 把背景交代得很清楚,但也不是很囉嗦,行雲流水般的就帶過了。全書場景貫串戰前戰後,環繞流轉於中國臺灣日本等地,一堆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和人名,作者都不厭其煩地解說,看在我們這群外國人眼中真是有一分特別的味道在。

 看完第一次的感想是,日本人或許喜歡日語說得好的臺灣人,但他們真正看得起的應該是在戰場上放他們一馬,又在戰後收留他們給他們體面工作與優渥待遇的蔣介石。個人認為蔣的日本情結也不比臺灣人輕,只是他是另一個層面的。所以說"以德報怨"實際是一種詐術,是考量利害關係之後的一種取捨一種策略。不然這種作法也是違反中華文化的,至少孔子本人就曾明白表示反對。

 這本書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服部卓四郎也到過臺灣也見過蔣介石,時間是1953年7月,這此前一年GHQ已經結束日本佔領任務,前二年麥克阿瑟已經被解職回家,所以應該和美軍或麥帥沒多大牽扯。

 不過就在本年(1953),由服部卓四郎等人主筆的大東亞戰爭全史已經出版,可以說接受GHQ指揮的服部機關完成了一項階段性任務,接下來在該年4月改組成"史實研究所",除了繼續保管資料進行研究之外,又陸續出版戰史叢書這套準官方戰史。
那麼,服部來臺和白團的合作,個人猜測可能和麥帥失勢之後,服部機關需要擴大業務範圍,尋找新的客戶有關?


  另外說一件軼聞,2004年我上日文課時有一回上到敬語,授課老師,也就是前海軍大尉白團翻譯官,說了他當年的經驗。

 他說有一次白團的日籍顧問來面見老總統,他居中擔任翻譯,會後顧問告訴他:哎呀,大統領閣下這樣的豪傑說話居然這麼客氣啊?他回那日籍顧問說:不是總統閣下對您客氣,是我對您客氣啊~。
然後老師又說了,老總統近看臉上皺紋很多,和照片上完全不一樣。

 我那時就在想,還沒有PS之前修照片的技術就這麼好了?難怪會有那張校長與總理的單獨合照了。





3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還有第三本,
    在本書中也有訪談到的楊鴻儒所寫的"梅樹上的櫻花-神秘的假面部隊與太原五百完人真相"

    回覆刪除